摄影简友广场简书电影

影评《环太平洋》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14人  17705333199

电影《环太平洋》分为1,2两部。从2013年第一部的上映到2018年第二部的上映,可以说是延续了一代机甲的传奇。电影主要讲述了出现在地球上的一种庞然大物并非来自外星球,而是从太平洋底部虫洞进入地球表面。人们经过研究,生产出一批重型作战机甲,最终摧毁虫洞,结束了战争。许多年后,更具破坏力的怪兽军团再次突袭地球,人类再度团结,终于赢得胜利。

或许这部电影带给大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视觉上的冲击,大量的机甲外形刻画以及激光火炮的场面,使得大家可以沉浸在科幻的机甲风格之中,渲染出机械文明所特有的高大、威猛、坚挺,以及科技与重金属融合的硬核冲击。与怪兽的近身肉搏场面,无论是环境的衬托还是流血场景,总体都比较有代入感。

美国大片大部分是衬托出主人公的英雄主义。能体现出所谓 “民主”、“自由”、“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精神。不仅是这部作品,在漫威和DC的世界观中同样塑造了一批活跃在一线,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侠”。但不同于我们古代武打小说中,把酒言欢、仙风道骨、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相遇相知转眼却能相忘于江湖的侠士。这种世界观基调的差别,也注定了武打片与好莱坞动作片所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电影中同时也传达了三方面内容,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若没有科技的扶持,人们也无法与怪兽抗衡。再者,影片中讲述的项目负责人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矛盾,也对电影的深度有了些许的提升。影片中政府官员认为不惜重金建立一堵在人类认知范围内最坚固的墙——“生命之墙”。而战甲计划的负责人却认为,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反败为胜。答案是显然的,“生命之墙”被怪兽一掌摧毁,唯有机甲帮助人们战胜强敌。由此不难看出,在面临困难时,人们也有畏惧前行的弱点。第三,机甲的驾驶,需要两个或三个驾驶员共同完成,需要进行大脑神经的同步。同样的传递出,合作才能共赢。单方面的强大不如共同的进步。

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画面特效都有明显的提升,片中的机甲也更加灵活。然而相较第一部来说,第二部更偏向于利用电影手法叙事,充实电影所述故事的丰满程度,更多的营造人类的温情,弱化了第一部结尾时主角驾驶机甲决战时的破釜沉舟的豪迈情感的传递。近些年,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喜欢添加进中国的元素。不论是中国商品的广告植入,抑或是在名称命名以及背景铺垫使用的中文名称等,都在体现不仅是文化的多样性,更多的也是中国国力的提升,迎合中国人的市场。但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所谓中国元素,与电影整体相比略有牵强。

或许部分观众觉得看起来不如第一部酣畅淋漓,或许,电影也是需要这一部来对自身的世界观进行一个介绍、填充与完善。正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漫威和DC,他们的作品中相较完善的世界观,这也是很多电影或其他一些影视作品发展的一个方向或目标。片尾彩蛋,人类已经向怪兽主动发起挑战,捍卫生存环境,不再被动的进行防守。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在经过第二部的铺垫以后,带着有所规模的世界观以及更一步优化的特效,电影的第三部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好的观影体验,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喜欢的麻烦点个赞支持一下,感谢各位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