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杂文小品散文

曾公的经历告诉自己没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2020-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思行者

最近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曾国藩,脑袋忍不住会想,和同事忍不住会聊,碰到问题也总会想起曾公。

主要信息来源于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两方面对自己当前帮助比较大:

1,曾公从一介书生到带兵打仗过程

2,曾公的个人精进过程

先说第一点,给自己的启发

曾公,一生重要经历,个人觉得最精彩的是其从一个文官转到带兵打仗的武将过程。

几个关键点

外部局势:是太平天国的崛起,皇帝命令在湖南老家的曾国藩帮助地方官办“团练”。

曾国藩自己态度:真的认真对待太平军起义这件事,而不是像其他官员,利用局势为自己捞钱。

现状: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无将无兵,自己不懂打仗,最关键的是还没有实权。

这几点,在我们平时有很多类似的境况,当然对社会的影响肯定没有曾公经历的事重要。比如我们想做成一件事,小如做一道菜,大道做成一份事业,经常缺乏各种条件,然后就给自己找一些做不到的理由,最后不了了之。

曾公什么都没有到后来功成名就,靠的是什么?这个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了解这个过程具体,本来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

大概过程如此:

第一阶段:长沙成立“审案局”以及其耻辱经历。

太平军进入湖南,为了稳定治安,严惩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曾对外宣布不必经过地方官,直接送到其私自成立的“审案局”,处死多名犯人,得了“曾剃头”称号。

不伦不类的“审案局”得罪了地方官。咸丰皇帝当时命令了十多个省43位退休官员和在家丁忧的官员协助地方团练,只有曾一人,一不要钱,二不要利,只想真正为国家分忧。这直接触犯了官场的潜规则。

自己招兵,练兵,和朝廷正规军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曾国藩在道光年间做过“兵部左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对当时国家整体武装力量还是比较了解。深知,大清当时的军队已经堕落,按照曾国藩的说法“无一人不丧尽天良”。

所以曾在中国军事史上首先发明了“政治教育”,想给地方聚堆注入“良心”和“灵魂”,结果就是,自己招的湘军还是听自己的,但曾其实并没有实权去管当地军营,国家正规军都在做副业,曾影响了地方军队的正常生活和利益,导致了地方军直接和曾的湘军干了起来,差点杀了曾国藩自己。

第二阶段:“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到衡阳从头再来,真正打造了一支能打胜仗的湘军。

虽然曾能直接上书给皇帝检举地方官,能罢免几个官员,但还是不能改变自己没有实权的处境,得不到政府和地方的任何支持。曾依然决定离开长沙到衡阳,但还是面临,什么都没有的处境,没钱,没权,没经验,而且还面临整个体制对其的排挤。

曾面临的情景就是,就像国民时期,蒋某人说要拯救当时的某个省的经济,但什么都没有,谁愿意去干。

所以,个人认为,曾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清的寿命。

这第二阶段,如果没有第一阶段受的屈辱的刺激,曾就不可能克服以下几点困难。

没有办公场所,借住在一户祠堂里。

没有名为,继续用长沙用的“湖南审案局”接受公文。

没有带兵练兵经验,自己摸索军事原则,具体如招兵只选朴实山农,“将必亲选,兵必自募”,实行厚饷和长夫制,作为门外汉,曾殚精竭虑,摸索出了为日后湘军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在书中看了曾为了制造战船的经历,很有感触。一是自己和身边没有看到过真正的战船,就自己尝试了竹排,改造龙舟等方案,当然都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见过真正战船的人的介绍,以及找到了战船的造法,曾自己全程参与了每一个零部件的反复设计,改进,终于建成了自己的水师。

造战船的经历,让自己在想,是什么让曾如此坚持?在自己现在所碰到的困难中,比起曾这样的经历,感觉都不算个事儿。

没有钱!曾最难的事是没有军饷,主要是自己没有实权,而且国家又没有钱拨下来,所以只能劝捐。

因为劝捐的一个对象有政治问题,还搞得自己被降价。

想想,如果你在工作中忘乎自我的工作,为公司殚精竭虑做事,也做出了成就,但还被公司降级,你会不会心里一万个草泥马,马上离职不干了?

想想曾的这些经历,重重困难四个字形容都太简单了。

曾内心肯定无数次想放弃,打退堂鼓,但想想长沙受到的屈辱,曾坚持了下来,十战十胜,以少胜多,一洗前耻。

在长沙受到的屈辱,是曾坚持下来的原因,这是书中给的答案。

个人认为不仅仅如此。如果真的是因为受到屈辱,想一雪前耻,坚持下来,当然也成立,但个人认为这是外在的因素。

核心还是曾内在的“刚正”精神,表露出来就是拥有百折不挠精神,其个人的每日精进,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每日生活,都是这种内在精神表现出来的行为,没有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支撑很难有其他外在的坚持和成就。

曾在入翰林后,结交了翰林有名学士后,就立过做圣人之志。

个人认为,这个立志,对曾整个后期的行为,都有很大影响。

试想,我们都多少人立过志,我们有多少公司立过真正的志(使命),就算立过,又有多少人坚持了下来!

所以,曾公的经历,让自己觉得无比汗颜,内在和在外都远不如曾公。

以前觉得王阳明是个人最佩服的一个有“圣人”智慧的人。但曾公让自己更为佩服,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艰苦奋斗,立大志,做笨事,成大事,成为了一个能千古流传的近世“圣人”智者。

反复琢磨曾公的经历,自己所谓的困难,当下的格局,很多都会豁然开朗,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做不成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

在自己内心,从此,不会再有畏惧,不会再找一些理由。

个人形容曾官场两个状态,此时的曾就是“内刚外方”,后来成为成熟的政治家就是“外圆内方”。

对于曾公个人精进前,下次再复读分享感受。

这篇记录,对于曾公的整个人生很重要,所以会不断再复读。

感谢本书的作者张宏杰,太牛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