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故事心情随笔

推荐阅读《大师们的写作课》(二)

2017-04-12  本文已影响51人  无言无语1

第三部分

拓展篇:为写作开辟每一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回溯古典文学,从词藻和音节上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词藻的空间分布之美和音节上流动的时间之美,发掘更丰富的词汇、语法、句式和文本。

第二种可能,利用自己经历的一切,善于跨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

严歌苓在这一章里被多次提及。

她的作品中动词的运用和虚实的转换,鲜明的画面感,凸显手法的运用,还有中英互文的优势,成就了她成为当代影视导演的红人,《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多部作品被拍。

而且,严歌苓作品中中英互文的特色俨然成了作者鼎力学习的一部分了。

第三种可能,写文的正常规律其实是先仿文,再模仿生活。

这点,倒适合于学生写作,先读佳文名篇模仿,在不断的写中,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里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所以,不管成人还是孩子尽可能地都要阅读经典,不加选择的读书一定是无益于写作这件事的。

第四种可能,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阅读。

所以要让自己的作品有趣、有料、有用、有力!

有趣和有用好理解,有料是指有独属于自己的新鲜的细节,而有力较复杂,一指审美的力度,二指情感的力度。而这些能力习得的方法,作者仍强调读经典,尤其要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及台湾部分人的作品,如白先勇、简祯;大陆的只提及了汪曾祺和阿城。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让许多怀揣梦想的人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即使只是记录生活,抒发感情,也是一个品牌。

而且要谨记作者的金句: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我在文章开头说过,我只是学习吸收,对于此书的精华仅是整理出了其中不成系统的一点点。

而此书的魅力除了拥有作者定义的好书的标准“有趣、有用、有料、有力”之外,她毫不矫饰地指摘古今文坛,中外作品,不因你有怎样的盛名,也不因你有多少拥趸,好就大声赞美,差也毫不客气批评的大胆作风,着实让人喜欢。

有些评论分明就是说出了我们可能已经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或不敢说出,甚至羞于说出的那些感觉,好的或坏的。

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读读这本书。

借作者作为世故读者的犀利的眼,看穿貌似浑然天成的作品下作者的匠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