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春节北方吃的饺子来历
早年汉人在北方主要是以小米为主(因为粟比较容易粗放式栽种经营),然后看图,几轮南迁之后,解锁了新技能,获得了大米。但是问题来了,汉人传(殖)播(民)文(扩)明(张),必然要和当地土著,也就是三苗九黎,蚩尤的苗裔发生肢体冲突。所以就有了年兽的传说,传说独角兽人会在汉人过春节时从山地或海上来袭。翻译成白话,就是以犀牛为图腾的山地苗人和海岛黎民会趁汉人过节,下山或登陆来食大茶饭。
怎么办,自然需要土著盟友,统一战线是个宝嘛。和谁斩鸡头烧黄纸义结金兰呢?百越!汉越会盟带来了年节风俗新变化,年糕由大米和糯米混合打制而成,就是寓意汉越齐力同心,永结盟好。
放鞭炮,就是汉村越寨守望相助,碰上苗黎夜袭,可以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挂春联饮屠苏酒,则是为了防疫,据说遇山魈能使人犯寒热,也就是苗女放蛊传说源头(实际是疟疾)。对付日月神教的生化武器,要挂春联,上写符咒(汉字),然后做傩符,烧成灰,混和各种草木灰拌了,做成符水饮下,可以免疫。当然也有一定药理,如果草药里恰好有青蒿素之类成分,不就歪打正着了。
挂灯笼,类似海军信号旗,苗黎擅长夜袭,要明确召唤友军,敌方信息要精准通报。例如,一个灯笼,代表敌将是蓝凤凰,两个灯笼,代表任盈盈,三个灯笼,是东方教主,以此类推。越人援军来,那就中心开花,来不了,小熊也不做张灵甫第二,不如曲线救国,就地躺平,三位姐姐请正面上偶
以上就是年糕履历背景,和辑汉越!无独有偶,其实海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北美的感恩节,也是一样。欧洲清教徒移民初来乍到,也是和当地印第安万帕诺亚格部落联盟,他们的共同敌人则是赫赫有名的莫西干人。结盟就是斩火鸡头,饮玉米酒(正港黑社会团拜,莫西干人果断报警了,找来了魁北克的法国警察)。
实际上汉越同盟抗苗是延续很久的历史传统。直到现代,还是这样实际例子。例如,70年代寮国也就是老挝内战。寮人大家都知道是泰人同胞,寮国左右对战,怎么打都不温不火。两边大哥急了,红汉人训练了北越军跨境作战,美国顾问则是培训山地苗人当特种兵,于是在老挝各种歪果仁大打出手,旱季攻势,雨季攻势反复拉锯,把当地泰寮人都给看呆了,还是越苗你们会玩。
说完年糕前世今生,回来再说饺子来历。小麦从西域传入中原是挺早的,但是面食普及却相对晚,点解。因为汉人早期都是粒食,也就是吃蒸煮炒熟的谷粒。麦粒豆粒这些可不好吃,吃了还涨肚,所以被归为粗粮,普通平民阶层都不太吃。直到要有磨盘,碾成面粉豆浆,局面才改观,变成主食都已是汉末了。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面食吃法没有照搬西域胡人烹饪方法,用烘焙或是烤制,而是以蒸煮为主呢?公知成天瞎逼逼,这是汉族文化饮食博大精深,乐山喜水,宁静淡雅,节能环保云云。
呸,信文人,你就上当了。谁不知道烧烤烘焙出来的面食好吃,但为何不能大范围推广呢,因为燃料。游牧民族,畜牧业产业链循环,牛马粪是很好的燃料,但农耕民族主要是以柴火为主,加工木炭都算技术活。贵族也许可以偶尔烧烤奢侈一下,平民阶层则只能以蒸煮为日常烹饪技法。所以面食,大者,馒头,包子用蒸的,小者,馄饨,面条用煮的。
等到五胡乱华,胡人统治者吃胡食,信胡佛,各路阿三大湿都纷纷来中原捞世界。和尚这辈子嘛,打工是不可能的,做生意又不会,只好念经做法,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进庙里的感觉像回家一样,在寺里面的感觉,比印度好多了,在印度很无聊,都没有朋友,女朋友玩 ,进了嵩山少林去,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寺里的。
早年的寺庙佛事,也就是所谓放焰口,用的都还是肉,乳类供品。佛教原教旨忌讳的荤菜,指的其实是韭菜大葱之类臭菜。肉,乳他们是照吃不误的。但是化(pian)缘(qian)这档事,不光要考察和尚的个人能力,还要兼顾到历史的行程。在汉地,左手双汇火腿肠,右手蒙牛优酸乳,是很难吸引信徒的。怎么办?改弦更张,面筋素食取代了牛羊肉,豆腐斋菜取代了乳酪奶油。在素材里有一款异形馄饨,做成偃月的样子,据说和禅宗心法,新月莲花之类哑谜有潜在联系,反正都是套路,把你绕晕,他就赢了。
到了宋朝,佛门这道菜被民间改良,由素馅变成了羊肉馅,并且被煎来当点心吃。这是因为,一是燃料问题解决,石炭(煤)的开采应用上了台阶,二是食用油炼化更新,菜籽油上位了,三是城镇化,东京汴梁的市民阶层大规模涌现。后来又传入日本,著名的五郎煎饺。
好景不长,靖康之难,金兵南下,猪肉馅饺子登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其实都是不吃猪肉的。前者搞畜牧业有牛羊肉,后者虽饲养猪狗,但不是用来吃的,看“家”字结构象形就是干栏式建筑,人住上层,二师兄住下面,实际就是保洁,处理生活垃圾,狗则是看家护院的保安。猪狗都是杂食性动物,饮食不洁,如果吃它们就会连带传染瘟疫,所以汉人食用家禽,驱使家畜,是分得很清楚的。
但是女真人有野猪崇拜习俗,为何呢,他们出身林海雪原,日常肉食就是野猪,然后驯养猪群,所以三餐不可无二师兄。而且还留辫子以示感恩。入关以后,老革命又碰上新问题,那就是天花。草原和汉地都有四季时令,所以游牧,农耕人群都有一定抗体,可苦寒之地,本没有病毒,入关一遇天花,无论老少,全体药丸。为了辟邪,就水煮饽饽(满语饺子),猪肉韭菜大葱可劲造,点解,一靠天蓬元帅祖宗庇佑,二靠臭菜以毒攻毒。猪肉水饺等于金兵的秘制军粮,靠这个法宝才能对付岳家军。
元,明吃水饺又非主流了,蒙古人吃羊肉乳酪馅的,而且是烤的,明朝继续羊肉煎饺,烧卖。直到后金,猪肉韭菜水饺才卷土重来,而且又有了新内涵。北京老话,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点解,说的就是满洲民俗,报嫂。满人实行买卖婚,但是万一寡妇改嫁,旗人家族不就资产流失了?于是收继婚为补充。哥哥死了,嫂子要改嫁给小叔子。多尔衮要了孝庄就是典型。旗人婚俗,叔嫂通婚要吃子孙饽饽,等于是要二胎嘛,矮油,贵旗太乱,清或最赢
有清一代,官场潜规则,吃米的不如吃面的,越是靠拢主子饮食口味,越是能得到提拔重用,上行下效,蔓延开来,这就是春节北方吃的饺子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