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长励志想法

摆脱“奉献疲劳”症,成为智慧型奉献者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27人  随心小芝

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就是要助人为乐,成为一个好人,在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也总是非常的慷慨。是的,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

调查统计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大学毕业演讲均已助人为乐为主题,对于功成名就的演讲者来说,他们坚信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经验,切实地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的事业、生活更加圆满。正如盖茨一样,把巨大的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相当于返哺于人,有来有往,因此这种行事道德也是我们所推崇的。对于组织来说,相比自私的索取者和从不白帮忙的对等者,给予者可以给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1.什么是“奉献疲劳”症?

上述所说的大都是乐于助人的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助人往往难以为乐。

一方面往往一些奉献者也许会有所企图,现实生活也是屡见不鲜。例如在不假思索的前提下,把多数任务留给奉献者,最终变成了奉献者在帮忙完成所有的事情,而索取者只需要以难以完成任务作为说辞来坐享其成。而另一方面呢,很多奉献者也因为经常奉献而习惯,缺乏自我保护,反而因为盲目帮助别人而拖累了自己的主要事务,工作中你也许会经常因为花大量时间帮助别人而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又因为索取者未怀有感恩之心难受。在这种困境下,奉献者不仅工作业绩受到影响,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助人虽然很多,但并不为乐。这种被称为“奉献疲劳”症。

2. 如何摆脱“奉献疲劳”症?

在《战胜“奉献疲劳”》文章中,作者有提到怎样可以摆脱奉献疲劳的症状。

首先,奉献者应该选择恰当的帮助方式。因为帮助是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大量的研究表明,被动帮助让人疲劳,而主动帮助会让人充满活力。我相信没有人喜欢被人逼着帮助别人,发自内心的帮助是最有动力并且不会抱怨的。所以在我们施加帮助给别人时,可以提前做一个有心人,如果感觉对方哪里需要帮助,可以提前并且主动的施加帮助。这样子帮助的好处在于既可以慷慨解囊,又在不经意之间提升了自己的愉悦感。同时,会收到你真是一个好人的赞叹,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在帮助的时候,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因为帮助别人而耽误了自己的主要事务,因此而产生过多的生活压力。那如果在自己比较充裕的时间段中,且对方是有需要帮助的需求。奉献者与索取者都有往来的意愿,这个时候的帮助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如果一时抽不开时间,也可以调整时间到合适的时候施加帮助,是不太会产生压力的。需要提醒的是,集中帮助的效果大于分散性帮助。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花一段长的时间把困难点集中在一起,这样子不仅有利于解决系统性的问题,而且效率也会提升。重点是索取者会对这段长时间的帮助印象深刻。

最后一点,帮助谁是最重要的。我们大多数奉献者是常常容易被索取者利用的,多数的奉献者都心存善意,容易被人当做枪使。很多索取者摆出一副理所应当的架势,长期习惯性地索取,我认为这种只懂得索取不太明白付出型的人还是减少一些帮助会比较好。对于那些自私的索取者,奉献者应该以同等的姿态对待会好很多。

3.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给予者?

说到底,奉献还是我们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以上说那么多,并不是杜绝助人为乐,而是助人之后还能为乐。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奉献者呢?笔者也学习了七大高效习惯,分享给大家。

①  优先考虑与你切身相关的请求——如果很重要就帮,该拒接的时候就拒绝。

②  选择符合你利益和优势的方式,以便保留精力并提供更大价值。

③  更平均地分配付出的工作量——当你没有时间或者技能的时候,不妨让别人来帮忙,而且要小心,在确定谁来帮助和如何帮助时,避免一些歧视存在。

④  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在不忽视自己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的帮助别人。助人先助己。

⑤  通过寻找一举能够帮到多人的方法,扩大自身影响力。

⑥  把你贡献的时间分成几天或者几个时段,而不是分散在整周的时间里。你能够更加高效、专注。

⑦  学会分辨索取者并且敬而远之,他们不仅会损耗精力,而且还会增加生活压力。

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付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得到了前人的帮助,所以才得以良好的成长。那么在自己成长的比较优秀的同时,一定要学会付出。把自己的心得以及经验要无私地分享给后来的人,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付出型的领导者也是会受到更多的敬重。

做一个奉献的人吧,更要做一个智慧型的奉献者。

关注精彩内容,要先点击这里哦~

                                                  

火星干货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