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里,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作家化身底层劳工,探寻贫穷的本质,中国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会有相应的收获。好吃懒散不求上进的人,只能过穷日子。而努力付出、敢打敢拼的人,总能通过努力,过上好日子。
可是现实中生活中,不少人辛辛苦苦努力工作,却永远在贫困线上挣扎。忙碌的工作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功夫提升自己,更没有机会寻求更好的出路,最终只能身陷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通过亲身在底层打工的经历,成就了《我在底层的生活》这本书。
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她本人就出身底层,父亲是矿工,前夫是卡车司机,因此他特别关注底层社会的生存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寻找贫穷的真相,芭芭拉决定亲自潜入底层社会化身低收入劳工,体验这个群体如何挣扎求生,在这期间,她辗转美国三个州的多个城市,先后当过服务员、房务员、护工、女佣、售后。等等
这不仅仅是美国底层民众的故事 ,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
本书盘踞亚马逊畅销书榜长达12年,全球已有英、法、日等14个语言版本。
住房困难,努力工作却无安身之地,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其中提到美国贫困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3%,这个比例跟60年代时的相差无几。
在本书作者芭芭拉看来,这数据并不准确,政府判断贫穷的标准太片面,只考虑了购买食物的能力,却忽略了另一个可能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住房。
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美国家庭购买食物的开支占总消费的24%,而住房所需开支则占29%,到了90年代,食物开支的占比下降到了16%,住房开支占比飙升到了37%。
住房开销是美国底层人群肩头的一座大山,但是导致贫穷的大山远远不止这一座,还有一座巨额医疗费。
如果你没钱办健康保险,一切医疗照顾和药物都要自费。一个同事的男友,因为缺勤太多而丢了维修房屋的工作,但他之所以缺勤是因为脚被割伤,却没有钱买抗生素。
失业必然导致贫穷,在美国,数百万的底层劳工终日工作,却只能赚得每小时6—7美元的最低时薪。
芭芭拉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潜入底层社会,去亲身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她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执行标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力求贴近低薪阶层的生存实态。
作者将自己在基本生活线上挣扎的经历描述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又出乎意料地幽默,展现了底层劳工在薪资、住房、医疗、雇佣关系等各方面的生存实态。
数百万的底层人群,终日劳碌,却只能赚到最低时薪,有的人因为付不起房租无家可归,每天只能借用公共设施洗漱,有的人午饭只吃一小袋零食,只能靠跟别人聊食物来回想进食的快乐,还有的人即使生病也不敢请假,就怕少了一天的工资,每天仿佛要用尽全部力气去生活,还是改变不了生活的困境。
底层打工人群,处在一个既不自由又毫无民主可言的位置。
能够活命的薪水究竟是多少呢?有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由一名成人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每年平均需要3万美元收入,等于时薪14美元,而60%的美国劳工收入都低于这个数字。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2000年前后,但直至今日,贫困的消除还遥遥无期,并且成为全球化的一环,房价过高不仅是美国的问题,在中国大城市也存在这种状况,本书不仅是美国底层人民的故事,也是属于我们的故事。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