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教育学习总结
无比庆幸我接触自然教育是从盖娅开始,盖娅的小伙伴又为我与Steve老爷爷的会面牵线搭桥,终于于12月在厦门与老爷爷见面了。课程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可仍然有很多情景深刻的刻在我的脑子里。Steve老爷爷的课是无比丰富和有趣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了细致地打磨,于是,课程体验真的非常好!
“Nature is home!”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但现今有多少人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呢?Steve老爷爷用一个打破窗户的动作提示我们与大自然之间已经竖起了屏障,那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与自然相处呢?
一、态度
在农业社会时代,由于生活生产都与土地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与自然也有着无比亲密的关系。人们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过着有节律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根据24节气确定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业生产经验,更有“道法自然”的伟大思想。
可如今,人们离农业生产越来越远,随着城市的发展,科技的发达,人们对自然是一个疏离的态度,认为自然是外界的事物,那不能与自然产生连接是多么正常的事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让泥土弄脏自己的鞋子,不愿进到自然中去。我们的教育也没有意识到“自然缺失”对孩子们的影响。虽然没有科学数据证实,但我无比坚信越来越多自闭的孩子与我们教育中缺失或者排斥自然部分有很大的关系。
Steve老爷爷说“用你的手、脚、膝盖去接触自然。”“不接触,何谈爱?”
二、感觉
你能否看到、听到、闻到、嗅到、触到?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感觉能力,不知不觉地被破坏了。
现代技术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点子产品,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手机、电脑占满了,越来越多的外界刺激形成屏障,屏蔽了自然,也屏蔽了我们主动感知的能力。
人们被塞进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认为只有那些钢筋水泥建造的“格子”是我们的家,自然是窗外的事物。
所以,对于已经适应现代化的我们如何“打破”无疑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只有打破限制感知的窗户,才能越来越敏锐。
三、不断地追求概念的认知。
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功利。我们急切地想学习到各种知识,教育的意义也变成了那一张张试卷上的分数。就算带着孩子们到自然中去,也无比着急地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个个概念在孩子毫无接触和体验的环境下就一股脑地进入孩子们的大脑。但认识动物、植物的名称并非是让孩子与自然相处。
在Steve老爷爷的课程中,对领队的一个要求是“不着重强调辨识,注重过程”。在Steve老爷爷分享的课例中,也充分的感受到了他们对过程的精致打磨,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对学习者有意义的。
四、不再拥有与自然相处的时间。
“上一次去到自然里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在自然中独处是什么时候?”每次当我有意识地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时,都发现我和自然已经好久没见面了。
由于工作,由于学习,由于忙碌,由于……我总是能够找到很多理由说服自己。但细细想来,多少个周末由于“宅在家中”无所事事而产生烦躁的心情。多少次自己无比烦闷,却被林间的一次漫步,海边的一次戏水给治愈了。
当尝试着走近她,靠近他,你自然能够发现她的美妙。独处带来滋养与疗愈,同时也引导着思考,犹如一汪死水又重新流动起来。
Steve老爷爷告诉我们环境教育在最初的时候有很美好的愿景——关注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地球如何运作?如何与地球连接和如何改变?但由于一些带有利益目的的宣传进入教育系统,环境教育美好的初衷渐渐变了。地球教育是一个新的开始,于是,他们对课程是那么地看重。Steve老爷爷和他的团队几十年磨一剑,终于有了针对于不同年龄段开设的课程。令人感动,也令人尊敬。
地球教育不同年龄段的课程:
0-3岁:Earthborn
4-5岁:Earthling
6-7岁:Nature Family
8-9岁: Lost Treasures
10-11岁:Sunship Earth
Earth Keepers
13-14岁:SunshipⅢ
16-19岁:Earthways
20岁及以上:Earthbond
地球教育的课程对领队也有要求。Steve老爷爷常常跟我们说“我会爬到一棵树上看领队在做什么。”在地球漫步的课程中老爷爷也的确那么做了,一旁默默观察的他,给了我们很多带领上的建议。
Leadership Guidelines:
1. [endif]We do not focus upon identifications.
2. [endif]We do not talk unless we have something to focus upon.
3. [endif]Remember,in ACC/E.E,it’s not show and tell,but share and do.
4. [endif]Questioning strategy.
Steve老爷爷也在分享中为我们带来了地球漫步和深度内省两个体验。深度内省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至今我还记得获得自然馈赠的人头也不会冷漠地离开时给我内心带来的触动。“一切生于土壤,最后也归于土壤!”“拯救地球已经来不及了,我们要拯救的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还能拯救的事物!”
Steve老爷爷分享到“渗透性课程产生的是知识碎片而非教育产出。”这是课程中引发我长久思考的点。我所庆幸的是,在我工作的地方,能够连续四年在孩子小学的初阶段与他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之美,看见大自然被破坏的真相,最后通过我们的行动去保护自然。四年的课程,值得细细打磨,真正地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着友善地球生活理念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