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微习惯》中得到的三个启示

上周读了《微习惯》这本书,它让我了解了养成好习惯居然可以不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做支撑,这成为2020年影响我最深的观念之一。
这本畅销书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微习惯”是通过给自己降低完成目标,从一个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目标开始执行,并带动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超额完成,并逐渐形成既定的习惯的方法。
除了学习了微习惯的实行策略、方法、规划之外,微习惯还给了我下面三个启示。
启示1:阻碍最小原则
“微习惯”之所以可以成功,就是它让人从一个极小的目标开始实行,让我们觉得没有任何阻力。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养成习惯,更可以运用到应对拖延症上,以及处理工作和生活的所有事项上。
当我们开始一项行动时,可以从阻力最小的行动开始慢慢前进,当我们的大脑慢慢适应了这种沉浸其中的状态时,即使后面的事项越来越难,我们也会被这种惯性带动着继续前进。
启示2:学会从反面去思考
“微习惯”的产生,要感谢作者斯蒂芬.盖斯的一次“逆向思维”。他说道:如果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去思考,看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
我们在平时处理事情时习惯了使用正向思维的方法,几乎很少使用逆向思维。不得不承认,逆向思维相当于自己否定自己,想要做到确实不易。
但是逆向思维并不是要让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而是检验我们的正向思维是否完善。如果逆向思考的结果不成立,那么恰好说明我们正向思维的点已经足够健全; 如果逆向思维的结果有些许道理,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之前的正向思维的想法到底有哪些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逆向思维成立,这正好是一次修正原有认知的机会。
启示3:大脑更容易在美好感受的作用下执行任务
“微习惯”之所以可以让人坚持下来,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大脑总是充满美好的感受。
当习惯以一个微小事件作为开始时,大脑觉得这件事轻而易举; 当微行动完成时,大脑觉得很有成就感; 当微习惯实行时,大脑并未觉得这是件困难的事。
虽然所有的“甜头”带有一点欺骗的意味,但是这种积极的心态确实对习惯养成有很大的作用。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大脑的感受,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和实行,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