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现象”的新探索
几年间,曾多次出差到贵州,最近感受到其变化非常巨大,并呈现出独特的贵州发展模式。
受制于地理、交通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云、贵、川、桂、渝等西部省份的发展一直相对较弱,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几块短板,解决“木桶理论”出现的短板问题,成为必须突破的难点。
新一轮国家扶持和发展中,贵州无疑是大西南战略的最大受益者。2012年元旦刚过,国务院就印发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这在过去多年,绝无仅有。早前,国家主要针对某个区域扶持,比如西部大开发,再如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都是面向区域,但贵州在2012年迎来了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
国发[2012]2号文要求:加强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贵州现在的成就,获得国家大批资金的扶持,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个文件的支持。同时,我们看到,很多地方不敢或无法举债时,贵州总能借助政策力量,利用金融杠杆举债进行大规模扩张和建设。
贵州的快速发展,也在贵州内部引发不同声音。人们在为贵州发展变化叫好的同时,也担心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因为贵州的负债率,目前是全国最高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建议就是要稳妥推进,步伐不要迈得太快。曾被人比喻为:一个穿了件大人衣服的小孩,应管华丽,但显得不合时宜。担心宏大和华丽的建设格局和城市风貌,如没有足够的经济体量支撑,会不会成空城,并造成资源浪费?
开始,很多人也持有同样的担忧,但只要深入其中,就会改变看法。比如过去贵州独山的经济远不如河池南丹,但现在发展非常快,随着城市面貌改观,独山县吸引一些高校来这里办学,外来人不断增多。此外,一些规模较大制造业企业和全国知名的品牌连锁店,也陆续进驻独山县,更多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对贵州发展模式的争论还在持续,但于庞大的中国而言,经济体量不大、改革试错成本较低的贵州,其当下的尝试,无疑是贵州,也是中国在新一轮改革征程上的又一次机会。所以,“贵州现象”本身就是新的改革和探索,值得期待。
“干不一定有机会,但不干永远没有机会”。这对同样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中部省份山西来讲,也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