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17
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 第四章:宋词韵味之词的形式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宋词了。
易中天:雨恨云愁,
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
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这是北宋词人王禹偁的一首词。因为它不仅是王禹偁的代表作,也是宋词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宋词的特征和魅力所在,那么这首《点绛唇》便是标本。
艺凡:怎么说呢?
易中天:首先是形式感。形式感是一目了然的,只是最好按照现代诗的分行方式来排版。这样排版以后,便不难得出两个直观印象:一是句子长短不一;二是要分段,专业术语叫分片。大多数的词分两段,叫上下片,也叫上下阕。片的意思就是遍,阕的意思则是终。一曲终了再来一曲,就叫双调。超过两片或两阕的叫三叠或四叠,也叫长调。只有一阕,则叫单调。最典型的单调是某些令词。
艺凡:叫令的一定是单调吗、
易中天:不一定,正如三叠或四叠的长调也不多见,数量多的还是双调。双调的上下两片有像《点绛唇》那样格式完全不同的,也有同调重复,有如两首诗叠加在一起的,比如《生查子》。这简直就像是两首五言绝句放在了一起,就连每片的前三句,也都符合格律诗粘和对的要求。但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却“失对”了。由于约和湿是入声字,因此上和约、见和湿都是仄声,梢和昏、年和衫都是平声。这在五言绝句中,可是要算严重犯规的。至于押仄声韵,则要算破格和特例。
艺凡:实际上如何用韵,也正是诗与词的区别之一。唐代以来,无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原则上都押平声韵。词却像古体诗一样大量使用仄韵,数量与押平韵的可谓平分秋色,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易中天:词,毕竟不是诗。何况,看起来像是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叠加的,也只是个别现象。即便上下两片同调,也多半不会都是整整齐齐的五言或七言。
艺凡:与格律诗相比,词在形式上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易中天:实际上,词的格式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而且据说有上千种之多,简直不胜枚举。这些格式被称为词谱,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按照词谱来创作,就叫填词。诗词之别,可谓判然;而最明显的区别,则可以概括为九个字:上下片,长短句,仄声韵。毫无疑问,并非所有的词都是这样,但只有这样的词才最像词。
艺凡:词是很有形式感的。
易中天:形式很重要。实际上,如果说从古体诗到格律诗,是从随意走向了规范;那么从诗到词,则意味着中国诗歌从自律走向自由,走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所以词的规定相对宽松。比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对仗非常工整,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则不。
再看这两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从用字看,它们是对仗的。然而平仄,却不对。
艺凡:也许,这就是词了。它是一种有格律的自由体,一方面严守纪律,另方面又挥洒自如。如此这般地长袖善舞,以及归于和谐的多样统一,不正是古典艺术的一贯追求吗?
易中天:其实,真正代表着古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不是唐诗而是宋词。只不过由于宋词过于典雅,反倒不如相对通俗的唐诗脍炙人口。但要了解两宋,不能不浓墨重彩谈宋词;而破解宋词之谜的钥匙除了形式,便是境界。且听下回分解分,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