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薄利多销经商思维
两个故事,让你看懂薄利多销的神奇,激活你的经商思维,赚钱不难。
生意场上有句俗语,叫“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讲的是做生意要不厌其小,靠薄利多销来赚钱,小商品、小利润同样具有大市场,同样也能做成大生意,相反一味贪利,反而会招致惨败。以下就分享两个靠“薄利多销”赚钱的故事,让你看懂薄利多销的神奇,激活你的经商思维,赚钱不难。
故事一
河南有个农民出身的商人,人称“花生米大王”,他经销的花生米物美价廉,颇具影响。这个二十几岁的个体户农民,是从身背一口袋花生米闯进武汉城,逐渐发达起来的。
话说这个农民在武汉卖了这第一袋花生米之后,发现花生米在武汉城很好销,但是卖花生米的同行也不少,竞争压力并不小,但整体来说市场还是很大的。思来想去,他回去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购了几千斤花生运回武汉。之后,他又发现如果像别人那样经营,他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店铺二无资本。于是他把这几千斤花生只比他收购价高出一点点价格就迅速出手了。
这位农民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虽然赚得少了一些,但转得快,且总有些赚头。于是,接下来他又大胆购进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毅然将零售价从每斤一块一降到九毛五。消息传出后,群众蜂拥前来购买,连一些大店铺也争相来他这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因此稳定下来。后来,这个农民的花生米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形成了规模,做成了大生意。
经商思维:关于薄利多销的道理,中国人很早就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写道:“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说,太贪心的商人要价太高,不能做到当卖则卖,当买则买,所以得利少;而“廉贾”则不然,价格虽然低一点,但卖得多,销路好,利虽小,但赚的反而多。生意场俗语说:“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意即薄利多销反而能赚大钱;反之,一口想吃成个大胖子,往往导致生意萧条,产品滞销。
故事二
温州有个叫李明的商人,1985年初,他跑到甘肃一个贫困地区联系校徽标牌业务,跑了许多天都没有效果。原因何在呢?因为这个地区实在太穷了,两毛钱一枚的校徽,学生们一是买不起,二是没有那个习惯。
这一天,李明来到一个建在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碰运气,学校的老师很热情,答应订制一批校徽。说是一批,也就是13枚,因为全校师生只有13人。讲好校徽每枚收费2毛钱,但李明很清楚这是一笔赔钱的生意毕竟量实在太少了,但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下来,毕竟,能开张,能打出名气也是种选择。
接着,李明迅速到乡邮电所发了一个加急电报,请家里人在三日内赶制13枚校徽寄到这家村办学校。开模具、制作、寄包裹,这13枚校徽寄到这个小学时,仅成本就花了70多元,还不算电报费用,而13枚校徽收费只有可怜的2块6!不过,事实证明,李明做生意不仅有魄力还有眼光。几个月之后,时逢乡上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这所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的12名学生和1名老师戴着亮闪闪的校徽走进了运动场,看着他们胸前引人注目的校徽,其他学校的学生眼馋得不行,当时就缠着自己的老师也要戴校徵。后来由乡里出面,为全乡数千名小学生从李明那儿订制了漂亮的校徽。
受此影响,戴校徽之风刮遍了全县。一年之后,包括邻近县的中小学校的学生几乎都带上了李明代为订制的校徽。李明又趁机在在甘肃继续推广校徽标牌,开拓了一个长期大市场,此后一年时间,李明就从甘肃地区有了十多万元的稳定进帐,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可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经商思维:做生意,利小、物小照样具有大市场,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决不能贪大弃小,有时不仅需要薄利多销,在必要时,甚至要像故事中的温州商人李明一样,亏本销售,以求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