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非正常文化研习社中华民俗文化

【谈神论鬼异怪志-7】鬼节鬼俗

2016-10-25  本文已影响39人  雪華塵

本篇文章个把月前已经更新在公众号上,不过一直没有同步更新在这里。恰好今日临近中国和西方两大鬼节,更新至此也算应个景~~~~

之前扯的几篇感觉离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挺遥远的,今天的主题就接近许多了,而且因为今天的内容其实大家也都会比较熟悉,所以只是作个简单的盘点与介绍。

所谓“人有人事、鬼有鬼事”,如前篇所叙,所谓“鬼”本即是人根据自身在精神世界诞生的一种产物,那么人也依照自身的行事给鬼也作了安排,于是人有节日,鬼也自然有属于鬼的节日。

一说鬼节大家熟悉的肯定就是清明和中元,不过还有一个出于私心我要先行介绍下。这个鬼节在社长老家每年比清明和中元过得更为隆重许多,但是后来社长跟很多外地的朋友聊起时才发现很多地方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鬼节。

此外呢,社长我本人的阴历生日就是在要先介绍的这个鬼节当天夜晚,鬼节之夜所诞之人难免多少带些“鬼”气,估摸着这也是社长从小就对玄门神秘一类事物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吧╮( ̄▽ ̄")╭

进入正题:

1. 十月朔

十月朔即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寒衣节”,还有被称为“鬼头日”,相传最早起源于周代。

这一天是重要的家祭日,因为天气开始日渐寒冷,人们担心在另一世界的先祖亡魂缺衣御寒,便要在这一天以焚烧“冥衣”作为主要祭祀供奉先人。祭扫袓墓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常规供物外,还要于坟前焚烧纸糊竹扎的衣服鞋帽,谓冬季来临,天气日冷,为阴间的鬼魂送衣取暖,名“送寒衣”。

烧寒衣一般都会在路口

此俗流行甚早,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即记述了这种风俗。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载云:

“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墓,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后来,又演化为把衣服式样刻板印于纸上,简便多了。清·张英《渊鉴类函》称:

“时俗刻板为男女衣状,饰文五色,即以出售,农民竟以(十月)初一日鬻去,焚之祖坟,名曰‘送寒衣’。”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最被人熟知的鬼节了,民间称其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总称“三大冥节”。

一般在清明节前三天内,家家户户就要给祖坟扫墓,俗称“上坟”。今时的上坟已不如古时那样繁缛,古时的仪式特别隆重和讲究:要准备好香烛、经卷,八碗汤菜,三牲,米饭数碗,四副杯筷,一壶黄酒。先拔除坟上野草,修葺坟墓,摆好供品香烛,烧纸钱,放鞭炮,按长幼顺序磕头,用小竹竿挑起白幡插上坟头。最后,还要把饭菜撒一些在周围,以示布施无人祭奠的饿鬼。

祭坟扫墓

而且过去在清明节,除了在上坟祭祖时顺便祀野鬼外,人们还要在村外、水口、三岔路口烧纸钱祭祀野鬼,以使孤鬼幽魂得到安慰,不再伤害人。同时,城里也有大规模的野祀活动。当天人们抬着城隍像,敲锣打鼓到城外祭祀无主孤魂。

祀孤魂可是封建王朝规定的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活动时,城隍的开道马牌上写着“奉旨祀孤”四个大字,表示奉人间皇帝的旨意行事。祀孤由巫师主持仪式,摆好香烛供品,读祭文,烧纸钱,还要当场杀一口猪上供,这是古代最髙祭礼“血祭”。

孤魂野鬼得到了饱食钱财,又是城隍老爷出面慰劳,自然不敢再为非作歹了。城隍爷祭祀野鬼后,神像要换上黑袍,背身退着抬回庙去,寓意城隍爷的眼睛一直在紧盯着这些野鬼!

3. 七月十五

由于宗教氛围之顾,古时七月十五是比清明节更隆重而热闹的鬼节,而且这一天,也同是道教和怫教的节日——即中元节和盂兰盆节。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载:

“七月十五日,道教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道则以是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中元节是道教三元大帝(三官)之一地官的诞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据说这一天是地官赦罪清虚大帝稽査生死簿之日,道观要举行斋醮大会,济度孤鬼。

祭鬼仪式

盂兰盆节是佛教节日,“盂兰盆”为梵文译音,意为“解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载,目连见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祖超度解救。释迦牟尼让其在七月十五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果实,供养十方僧众,方可使母解脱。目连照办,遂救出其母。从南朝梁武帝时起,佛教徒据此兴起盂兰盆会,是日各寺庙念经度鬼。

俗传七月初十(或说十二日)开“鬼门关”,各家之死鬼均放归各家,与家人共聚,所谓“冥府开禁,鬼魂过年”,“七月半,鬼乱窜”。各家于此时设酒馔,烧袱纸,祭奠祖先。“袱纸”即纸钱成叠封好,上写收受人、化帛者的姓名、封数、日期。烧化袱纸,为使冥间鬼魂收到冥钱。

有些地区还要集资给庙里办盂兰盆会,无论多穷,也要拿出份子钱,俗语有云:“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鬼(无常)要来接。”

这一天,城隍庙做道场,放河灯替鬼照路。最热闹的是城隍出巡,巡游街道收鬼以及“赏孤”——为无后嗣的孤魂野鬼烧纸钱、送寒衣、泼水饭。

七月十五又俗传此日“鬼门关闭”,各家还要施孤送孤,用纸扎成花盘,上放纸钱供果,口中念念有词,告慰送别亡魂野鬼,然后端到屋外烧掉。

七月十五的鬼节融汇懦、释、道于一炉,在祀鬼祭鬼的外表中,体现着“孝”和“仁”的内涵。但也是因之过重的宗教因素,今时大众已经很少有相关活动了。

4. 地藏节

这是一个更少在现今被提及的鬼节,但在古时其隆重程度不亚于七月十五。

俗传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的诞日,这一天要在街巷地上及居家的庭院内,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叫做“地灯”。在地藏王殿聚集各地信徒酬愿烧香,席地露坐,俗称“坐夜”。另要烧纸祭野鬼,共庆地藏王生日,而这一天一般不祭祖先。

“七月三十日传为地藏菩诞辰。都门寺庙,礼忏诵经,亦扎糊法船,中设地藏王佛及十地净君绘像,更尽时施放焰口焚化。街巷遍燃香火莲灯于路旁,光明如昼。”

——《帝京岁时纪胜·地藏会》

“(七月)晦日,为地藏王生日。集于开元寺之殿,酬愿烧香。妇女有脱群之俗,裙以红纸为之,谓曾生产一次者,脱裙一次,则他生可免产厄。点肉身灯,为报娘恩。”

——《清嘉录·卷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