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写作日更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

个人收获=对外贡献

2018-07-09  本文已影响4人  林春龙

个人收获=对外贡献——币圈金马奖线下精品活动思考总结(1)

参加聚会前的顾虑

7月2日时,看到爱思考的糖发聚会消息——《币圈金马奖线下精品活动》,是没有感觉的。不过好奇扫码进去看聚会内容,7月6-7日,金马老师会过来还有鸵鸟网络汪广智,人数限在20人以内,但是要交500元场地费,还要填个人作品资料,经过筛选才能参加!

不了解币圈,没写几篇币乎文章,我这般情况估计报了难选上。要不就不浪费表情和注意力参加了吧!我这么寻思着。

最后两天的时候,唐宇庭还在金马深圳站群里发,说报名总数不多。我感觉有机会,于是报名了,依然抱着选不上的心态。但是我在报名列表中提了一个要求:既然都交钱了,就不能只交钱就可以参加,需要参加者也提前准备一些内容分享,否则大家都是空空手去,作为索取者,对自己的成长也没有益。大家的500元也就打水漂了!

虽然我不懂币圈,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也倒逼自己去看看区块链的信息。若达到这个目的,交500元也值了。

聚会前的准备

7月5日上午,还没接到通知,于是联系主办方团队唐宇庭,探问他:我有没有被选上参加活动呢?他回答说:你肯定可以。然后他就拉群、分组,发布聚会前的作业——

1、熊市中被严重低估的精品项目中,你会推荐哪个,理由是什么?

2、金马社群token金马币未来的畅想,如何设计规则更合理?以此类推,社群如果通过token来改变社群内的生产关系?

3、如何在币圈快速成长?信息源?学习方式?实践?

一看这三个问题都是懵的,第一反应是“不懂”,小组另外两战友:明勇、微微一笑,各选了2、3题。我选第一题。

但转念想:嗯,不懂可以查呀!这又不是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别人的答案也只是别人的观点,不是我们的观点。而恰恰我们自己的观点才最重要,生活、投资的选择都基于自身的认知。想明白了这点,就马上问人、查资料:《比特币简易生存指南》《比特币生存指南进阶》《精通比特币》。

如果不是这次作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去看这些资料,才会认真地找价值资料。

然后就输出一篇文章《熊市下被严重低估的精品项目》,即使它漏洞很多,至少它是我的思考结果,比泛泛地听别人叨叨有用多了!

10个小时的交流分享

由于大家都很精心准备这次活动,都是有PPT或者文章的。活动分两大块:

  • 自我介绍(5小时)
  • 课题分享(5小时)

整个分享其实效率比较高的,大家都是认真地输出了自己的干货,甚至已经成功的投资方法、在做的项目。由于参与人数不多,每人分享的时间也足够,可以深度展现自己、了解他人。尤其话题分享时间是15分钟,基本可以充分展开,分享完毕还可以对分享者提问,再来一次思考交流。比如说,唐宇挺问我:“你觉得BTC被低估,那么它会值多少钱,如果到了100万美元,还会有人买吗?”,即使当时我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导致我久久不忘两天以来继续思考它,这是很重要的反馈,不让大家自嗨,而倒逼着去寻找依据。

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不是听到金马、闪电HSL讲了什么,而是分享前的准备、梳理思考。分享的内容别人懂不懂是次要的,听得懂当然好,就算是听不懂,记不住,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呀!

活动过程还有一种的收获,就是通过大家所提及的事物,回家后再去查相关内容,深入了解一次。因为大家都这么坦诚,所说的内容也是经过深度思考,当然不会差,只不过我们也不可能在15分钟分享内容里全部弄明白,还是要下来之后再去研究的。

比如金马讲了通证经济对行业公平性的作用、建议可以好好了解下filecoin;闪电HSL老师空降分享了人为什么要聚会凑在一起、为什么区块链里获取客户难度低的项目更有前景;汪广智认为精品活动可以很好想像力,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人更好地展现自己、推销自己。杨宁分享了个人区块链投资的5个阶段,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就去找什么样的信息,清楚的方向,努力才有价值;小强分析了金马线下精品可以当做一个产品来做:有价值的用户+有价值的行为+有价值的流通;刚毕业却已经工作两年的毕业生郑智分享了认知偏差概念;

其实他们所说的大部分内容都忘记了,事实上也不可能全部记住,长达10多个小时,怎么可能记住所有分享者的话!能记住他们的方法论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他们的信息源、逻辑也才是重要的。

币圈金马奖活动未来会怎么样?

我认为这个设想,很有搞头。

首先,作为节点收益才可以更大化,韭菜也应该抱团,反割投资人的韭菜。投资人原本就是要找市场,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市场出来呢?

其次,对个人来说,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很难做成事情。若是有节点赋能,效果可能不一样。从某个角度看,得到、李笑来、大公司也是一个节点。节点与节点,也会互相贡献价值,资源互补;个人如果想借用节点,前提也应该贡献自己的价值。

金马奖线下活动很大的特点是:参与者是用户,也是价值贡献者。

索取者的社群也很多,看看各种微信群死群就知道,大家都希望从群体中获益,收割用户,但是这类群都做不长久。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这种群的资源是中心化的,且一般没有收费,决定这种模式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资源贡献出来。

看看微信,腾讯并没有贡献什么,贡献数据的是用户。用户贡献数据,才能从中获取自己的所需。

金马精品活动也会是这样,每个参与者都贡献自己的价值,才有机会从中获取价值。这个活动的生态才健康,这是个方向,制度、激励方面的落地方法可以深入再挖。

再拓展一下,即使不是参加金马奖的活动,任何一个社群的活动也可以尝试抱这种心态:先贡献自己的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