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想法生活

大一新生心理误区探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243人  开心墙头草

高考是人生最悲壮而华丽的一次转身和蜕变。考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穿越了冰火两重天,似乎终于修成正果、一飞冲天了。

青年学子们在父母、老师和亲朋邻里的眼中俨然是天之骄子、天纵之才。他们在期待的目光和殷殷嘱托声中,踌躇满志的踱进大学校园。

孰料大学既不是恒温箱也不是象牙塔。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更有孩子们容易陷足的心理泥潭等在那里。

其实严格的说并不是大学里有什么心理的泥潭,而是青年学生自己的心里有大片阴影和成堆的负面垃圾,有很多不合理信念,安装了不好的大脑程序,书写了有很多bug的生命脚本。

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设置,又往往是唯学习马首是瞻,老师、家长甚至全社会都乜斜着高度近视的小眼睛,像看股票K线一样,盯在一串串分数上。

加之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没有全面、辩证分析的能力,因而形成各种错误的观念。

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学生们,脆弱的心灵在这种畸形的社会土壤里,长得歪歪斜斜。

那大一新生有哪些心理问题呢?

1.巨大的心理反差造成的失落心理。

上大学之前,为了激励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把大学描绘得非常美好。这样就会形成内外环境落差。

有些学生对学校和专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待,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也会形成学校和专业的落差心理。

2.临床心理学家许又新先生提出的“无聊神经症”,是最有现实意义和切中时弊的精彩论述。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能看见学生们在教室里睡觉、玩手机、通宵打游戏。还能经常看到,神情萧瑟、懒散的大学生无精打采的走在校园里。

大学生肯定是“无聊神经症”高发人群。

大一新生心理误区探

“无聊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它的特点是在认知上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或者不相信自己的学校、专业和未来的职业,不相信社会有什么真实性、重要性和价值。

这种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还被人称为“目标缺乏症”。认为是高考之前围绕着考试设定人生目标,感觉很充实,经常有人激励,一旦进入到大学以后就变的,行为懒散,意志消沉,因为新的目标尚未确立。

它有时表现为抑郁,随着病程的迁延,抑郁症状逐渐稀少,而且趋于消失,剩下的只有空虚感,觉得生活没有真正的意义。

之所以专门提出来加以强调,是因为它在大学里实在太普遍,大学领导、政教老师又往往认为这是单纯的三观不正的问题,家长也会从道德层面加以规劝。也有人认为这是高强度的备考和黑色6月过后的过度放松心理,还把这称之为“补偿性的心理放松和放任”。

这样会增加很多隐蔽性,往往会错过干预治疗的适当时机。就像青少年抑郁症不容易发现,发现了也被当成情绪和思想问题一样。

这样,会逐渐酿成各种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这又像人们对感冒的看法和态度,虽然觉得不爽,但经常视而不见、漠然处之。而流感拖延久了就会成为各种疾病的温床。

3.许多学生都会有的自卑心理。

大一新生有一种过分追求完美的心里倾向,所以经常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较。比地域,比长相,比财富,比能力,甚至比父母“拼爹”。

比较的结果就是伤害,最后形成自卑的心理。

4.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有少部分人会因为自然环境造成不适,比如水土不服,南方人到北方怕冷,北方人怕热。

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比如不会照顾自己,不能跟同学搞好关系,不知道该做什么。

5.人际交往的障碍。

现在孩子在家都是被父母宠着,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不会照顾别人,甚至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在大学所有人际关系里,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就是寝室室友之间的关系,而发生矛盾最多的也是室友之间的摩擦。

总之,希望大学生朋友,尤其是大一新生,要对次有足够关注。如果已经出现上述问题,不要回避甚至讳疾忌医,延续了心理疏导的良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