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妈育儿婚姻育儿教育

孩子坚持不了就别坚持了

2017-02-22  本文已影响63人  灵慧书羽

【懒妈育儿术】孩子坚持不了就别坚持了

文/周书羽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妈妈写的,《如果孩子不想坚持就可以随意放弃,还要父母做什么?》通篇都在表达,孩子要成功从小就要培养坚持的习惯,你的孩子坚持不了是因为你没坚持。这篇文章还赢得了不少父母的点赞。

读完后,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不知又有多少孩子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被摧毁!

一、真正享受的事是不需要坚持的

“坚持”,一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身体有什么反应?你有什么情绪涌上来?紧绷、心累、不得不、咬牙都要上。

咱们来换个词语“享受”看看呢,你的感觉怎么样?愉悦、轻松、热情、无限的创造力。

一个男性朋友喜欢学法语,已经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面对第二阶段大量的词汇和细致的语言,升起一股烦躁。因为对语言的热爱以及学法语是他想做的事,于是继续打开书看,好的感觉回升,觉察到之前的烦躁是头脑的噪音。

当你做喜欢的事,你内在会自发升起一股突破的动力,比如请教高手、网络查询资料、自己鼓励自己。

如果你坚持不了,说明这件事你已经不享受,老天在提醒你该转身了!

然而,有特别拧巴的人,站在局外,不顾当事人的感受,在耳边念叨:“不准放弃,你要坚持!”不仅念叨,他还示范给你看,他是怎么坚持做没感觉的事的。更有甚者,在孩子四五岁幼儿园的时候,就对孩子的“喜新厌旧”焦虑评判,要求孩子坚持,兴趣爱好不要换。

这种教育下,孩子要么会对自己的内在感受产生怀疑或者否定,从而与内心断了联结;要么会冲突内耗,责怪自己怎么没有毅力,从而听信头脑,去做“正确”的事,而非“他要”的事。

一万小时法则,在那个领域成为专家的人,不是他坚持,而是做这个事时他真的很享受。

二、让孩子对决定自我负责

一直对女儿很宽松,尊重她的意见。小学五年级的一天,女儿突然嘟囔着嘴说:不想上奥数班了,因为没感觉了。报之前,征询了她的意见,她同意才给她报的。聊了半天,她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她的特长。

怎么办?一个声音说,只跟随自己的最高兴奋点行动做事,体验完这件事就可以了。另一个声音说,不能太惯着她,不然你会老是跟着她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

于是,我对她说:“妞儿,要不这样吧,你明天自己去找老师,把交到奥数班的钱退了。退得了,咱就不上了;退不了,就继续上。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她点头同意。

第二天去接她,问:“事情进展得怎么样?”她回答:“我觉得学奥数还是多有趣的!”

我并没有让她坚持,我也没有让自己随时表现很坚持做事,而是让她对自己的决定自我负责。

在孩子面前,我们总习惯居高临下,似乎宇宙的真理掌握在自己手里,孩子比我们弱。殊不知,孩子的灵性远远高于僵化了的大人,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角色是陪伴,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学会自我负责,找到自己的天赋才华。

三、成功不等于幸福

再回过头来看看让孩子坚持的人。

诗词大会捧红了武亦姝,也让央视一姐董卿成了国民女神,连她的成长故事都成了教育的成功案例。虎爸之下董卿的童年,一识字就背诗词、不许照镜子、初中开始打工、一度怀疑是否亲生。类似的还有丁俊晖的爸爸、朗朗的爸爸。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拧巴的人,不让自己好过,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好过,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逼孩子成功,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这个观念,不知道误导了多少家长。

因为,成功和幸福根本就是两回事!

在心理咨询室,超过一半的来访者是听父母话、内向、成绩好、追求完美的人,他们或者焦虑、或者抑郁、或者恐惧、或者强迫、或者分裂。

是的,“坚持”让他们掌握了某项才能,有了向别人炫耀成功的资本,但这种快感是短暂的,犹如性高潮过后的空虚。

真正的幸福,是让孩子找到了“享受”的事,活出了他自己,身心合一。也许他只是家庭主妇、花店老板、面包坊主人……

做父母其实很容易,管好你自己,不要打搅孩子的探索,不要阻断孩子的联结,允许他坚持不了就不坚持,让他学会自我负责,而不是你对他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