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一年・八月・月见(七)
【东京一人旅行】
·Day3(前篇)
到达东京的第三天,一早去了筑地市场吃海鲜。清晨的天气有些可怕,走去地铁站的路上看到晴空塔完全被雾笼罩,能看见的部分只剩下个底了……
第一次来筑地市场有些找不准方向。虽然看过攻略,知道要去最有名的寿司店:“寿司大”和“大和寿司”。但筑地市场真的就是个海鲜市场,主要出售新鲜的海鲜,饭店并不显眼,而且店面都极小。寿司大和大和寿司的店挨着,我找到那里的时候已经八点了。因为来晚了,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排成的队伍长得根本望不到头,虽然觉得有些可惜,可还是决定换家店,走进隔壁一家叫井匠的海鲜盖饭店。来日本这么久,寿司没少吃,海鲜盖饭倒是还没敢尝试。店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不愿排队也是因为市场里的道路都是脏兮兮的。本来就是海鲜市场,一下雨腥味就更大了,地下落满了混着海味的泥水和杂物,所以有些不习惯。进门发现,店里还有两个空位。一个人的优势就在于,只要有一个位置,你就可以用餐。服务员先上了一杯茶。菜单上的料理只有一样,就是海鲜盖饭。不过配料的不同让菜单的色彩十分鲜艳。除了常见的金枪鱼、海胆、贝类和章鱼等词我认识,其他海鲜名我还真认不全。我看图点了一碗海胆鱼子金枪鱼大腹盖饭,和周围的日本人一样,大口吃了起来。满满一碗米饭上铺上薄薄一层鸡蛋丝,鸡蛋丝上像拼盘一样摆满各色海鲜,最上方叠满干脆的海苔丝。配上一碗热乎乎的味增汤,吃不惯生海鲜原味可以往饭里加些酱油,再搅拌些盖饭旁放着一小撮芥末,冷热交替、甜咸相宜,味道还是不错的。平时几乎不吃海鲜的我觉得这家的海鲜盖饭很好吃,最关键的还是食材新鲜,色泽鲜美。这可能也是筑地市场最吸引人的地方吧。最近新闻一直在报道筑地市场十一月末要搬迁的消息,这家店里果然贴着告示,说从十一月二日开始停业。一大碗饭吃了不到半小时,离开时发现,我吃饭的这家店前也开始排起长队——虽然完全比不上隔壁的大和寿司和再隔壁的寿司大。
之后,我赶在九点半开门时,来到大江户博物馆。在电车上看到对面一位穿和服的阿姨脚上穿着木屐,外面套了一层专用的透明雨鞋,觉得很有趣。除了常设展,我买的门票还包括最近的特别展览——大妖怪展。由于下雨,来博物馆避雨消磨时间的人超级多。这个大妖怪展本身也非常有名,隔着攒动的人头,能感受到展览内容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由于人太多,每个展览橱窗前,不排上半小时都到不了跟前。这种参观环境对我来说,算是“无法参观”的等级了。我想看最有名的百鬼夜行图,可是在距离橱窗将近两米远的距离被挤了二十多分钟,也没凑上去。画上那么多的鬼,一个也没看到,看的全是人脑袋。耐心已经被消磨殆尽的我,十点半从特别展展馆出来,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两套和妖怪没什么关系的明信片后,就上楼了。买纪念品的时候,我发现日本人的审美真的很神奇,日本人大多在狂买绘有各种妖怪的画和器具等等。大家把妖怪们带回家,是为了夏天看着凉快吗……
来到五楼和六楼两层常设展区的我,开始感叹大江户博物馆设置的精妙。这里有模仿上世纪东京住公寓的家庭的内部结构。客厅、厨房、卧室,连大门外的走廊都做出来了,十分精致。复原模型很多,十分生动形象。有的模型非常巨大,虽然比真实的房子要小一些,但是人进去完全没有问题。空间利用也很错综,让人在里面逛起来不觉得无聊,关于东京时代变迁的介绍非常详细,内容也很丰富。从社会生活到文学艺术,一样不少。我在这里一共逛了两个半小时,有些还只是走马观花。
下午一点四十,我离开博物馆。卖票的地方还是排满了人,丝毫不比刚开门时人少。下一个要去的地方,是昨天去过的樋口一叶菊坂旧居附近的当铺伊势屋。伊势屋现在在一座邮局隔壁,已经被保护起来,昨天没有开放。我看门上贴着的告示说今天会对外开放,于是想去转一转。明治时代,一叶曾经经营过的杂货铺,就在伊势屋旁边。据一叶日记记载,两家做邻居时,交往甚密。一叶家没钱到揭不开锅的时候,都靠在伊势屋当东西过活。看外观觉得内部面积不大,在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十五分钟便结束了参观。这里出入口不走同一个门,进去的门是街面上那个门,进门需要先脱鞋。左手边房间的一层和二层都是仓库。由于年久失修,二楼已经无法称重,自然不能上人。但是,二楼的地板被掀开了两块,所以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二层内部的样子。这家当铺举架很高,侧面的楼梯很陡。工作人员说,这样的设置是为了防偷盗。即使有小偷进来,从二楼偷了东西,也没法用手拿着东西下楼梯。房屋的正中间,是从内部隔出来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庭园,只有一小条。再往里,有一处铺着榻榻米相对来说面积较大的独立房间。伊势屋的旧址本来就是店面,所以这个有榻榻米的房间不是用来睡觉的屋子,而是用来和重要客人商谈的地方。这栋房子左侧的部分是明治二十年(1887年)建的,右侧的部分则是明治四十年(1907年)建的。现在虽然可以查到叫做伊势屋的店,却不是这家店的延续。我向工作人员确认,他们告诉我,这家店在昭和年代就已经停止做生意了。原因涉及到老板家中私事,没人能说清楚。
刚刚走过的左侧房屋有仓库和会客厅,与其紧紧相连的右侧房屋,是真正做当铺买卖的地方。连接左侧与右侧房屋的是一个小走廊。别看这个小走廊很短,却很有说道。工作人员介绍说,走廊挨着大门的四块地板可以掀开,底下是用罐子储存着的黏土。黏土是用来封闭仓库门缝的。
右侧房屋还是分为左右两条,临街的房间是一处铺着榻榻米的茶室,用以接待客人。这个茶室距离大门非常近。茶室和门口的接待处中间隔了一个只有一块榻榻米的小屋子,两侧都用和式拉门挡着。据说这个房间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是考虑到当铺的性质,与客人商谈的都是很私密的事情,为了保密,增强隔音性,所以不仅要隔纸门,又开出这样一个小屋子。这处小屋子和茶室的门比较特殊,一侧是正常的木质拉门,糊着和纸。连接着大门接待处的另一边拉门则比较特别——门上一条是透明的,一条是和纸。工作人员说,这处拉门的保密原理是利用内外光的明暗不同,让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外面,但是外面看不到里面。这个拉门的特殊之处就是改进了传统日式拉门的功能。其实和纸的部分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如此一来,若是想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景,把和纸部分拉上去就可以了。而且,看似透明的部分,其实镶有玻璃,到了冬天,保暖性能也比木质和纸的拉门更好。另外,门口接待处对着的街面的采光玻璃也都是不透明的,因为做的是当铺买卖,客人一般都是因为急需用钱但是钱不凑手,或是实在没钱才来的当东西的,心中肯定会有羞耻感。伊势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客人隐私,另 一方面是让客人感到有尊严、舒服地来典当物品。放置在榻榻米上的地桌是原来的柜台,现在桌上则放满了伊势屋旧址以及附近居民活动的宣传资料。工作人员说,这个地桌也很有说道,因为做典当生意也是无数金钱过手,所以里面安装了特别用来防贼防强盗的装置。这让我想到了在便利店工作的时候,收到一万日元都要直接放进收银台下面的保险柜,而不是直接放入可以看到并且可以随意打开的收银台,应该也是为了安全起见。从大门口沿着最右边的一条小走廊继续往里走,看到了厨房,还有小小的洗澡间。最里面是连着后院的后门,参观者要从这里离开。我站在后门,回望伊势屋旧址内部的样子。房子中间开辟出的小庭园那里虽然有玻璃隔着,但这一设计使原本面积不大的房屋内部看上去十分通透。出门走回伊势屋旧址的正面,外观是典型的木质结构房屋,封闭性和隐私性都很好。内部的精巧设计也令人叹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