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书中看世界

读书笔记|《在细雨中呼喊》具有普世价值

2021-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蘋安

文/蘋安

零零碎碎用时近一月,今终于读完。

根据各种对此书的序整理笔记如下,共享给大家。

这是一部迷人的小说,辛辣、幽默、具有普世价值……,通过闪烁的插曲的连缀,光芒四射地照耀着活跃于纸上的几十个人物。有优美、也有哀伤,余华掂量了人性最坏与最好的一面,没有走向极端,指引着读者穿越奇妙而复杂的人性众相。

余华在小说里并不是为了描写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确切地说而是城镇的现实状况,尽管这些地方从未明确指出过,它是为了更好地阐述关于存在的人生哲理:命运交错、家庭关系、个体孤独、宽容及人类乐于撑控一切的天性。

他的作品是通过惊人的事实来重构中国,但是为了通过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将恐惧、激情与世间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这是一部阴郁而令人痛苦的小说:

女学生挨了一记雪球,又哭又闹;

不忠的丈夫在妻子的坟上偷偷哭泣;

新娘被公公调戏,大声叫骂;

最恐怖的一幕是,儿子看到虚弱不堪的母亲被野狗吃掉,嗷嗷乱叫......;

一个少年强奸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想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一个男人想把他醉酒掉到粪坑里的父亲的尸体送进当铺抵押......;

以上这些无来由的不幸可以看作是黑色幽默。

余华的写作还有许多丰富的层面。《在细雨中呼喊》以孙光林的第一人称来叙述,孙光林敏感而孤独,他千方百计试图去理解自己不正常的童年生活。小说是各种风格和类型的拼接,里面既有田园牧歌式的片断,也有电影场景式的大段描写(一个少年拿把菜刀,威胁说要杀死作为人质的女朋友);既包含了黯淡的哲学思考(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也像是一部教育小说,叙述了孙光林的成长历程。

这部小说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徐徐展开,叙述了他在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成长经历。他几乎无视父母和兄弟的存在,六岁时被送给另一户人家,在那儿过了五年。他叫孙光林,在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回到原来的家庭,五年的时光使他与自己的家庭更为疏远陌生。通过他超然旁观的目光,我们目睹了他的父亲、祖父、兄弟和邻居的生活。

小说由零星的片断回忆组成,当我们摸索着记忆的线索,会发现无数信息的碎片,必须将他们一一串联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可以称之为短篇集的故事,时间在其中起伏跳跃,每一个“时间”都退隐到背后,留下更多的贝壳,作者所它们捡拾起来扔给我们......对我来说,父子之间的复杂关系潜在地主宰了整部小说,使小说显得更为耐读。

余华描写了孙光林的父亲庸俗而非同寻常的生活他代表了粗鄙的一类人。男女之间的蝇营狗苟和村民所向往的城市生活的魅力,在农村社会中都有相当准确的写照。此外,孙光林的父亲对其祖父的态度说明,父辈必须在子辈的羞辱中活下去。孙光林儿时的伙伴国庆也面临着被亲生父亲遗弃的命运,而另一个小男孩鲁鲁只能把孙光林视若兄长或父亲。

这些不同的父子关系和交流(小说中大概有六对以上这样的关系)是通过叙述者的眼睛或事件的蒙太奇组合来叙述的。

爱与恨、尊重与鄙视、恐惧与敬畏、愤怒与热情的冲突仿佛细雨中的呼喊一样,触目可见,触手可及,都以一种令读者既心碎又着迷的方式展现出来。

总之,作者运用其清新的文笔,使其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营造出一种既荒诞可笑又令人心碎的特殊意境,这种意境与人物一道随着作者的描写悄然消失。

余华最为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对故事的掌控能力叙述视角变化的巧妙方式,对回忆的准确拿捏以及寓悲伤与幽默之中,喜剧之中又见悲剧色彩的精妙绝伦的写作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