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一个人的朝圣》中这五个道理你应该知道
一
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个童话故事,这是读完《一个人的朝圣》后,我的感受。
为了拯救曾经的朋友奎妮,一个患了癌症的女人。
六十多岁的哈罗德,没有做任何准备,就踏上一个人的徒步之旅,旅程的那一头,是等待着的奎妮。
他要她,在他走到之前,活下来。
从此,他的人生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所有在日常循规蹈矩生活中,不可能见到的东西、发生的事情,开始接踵而至。
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有需要倾诉的故事,哈罗德成为那个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和自我对话。
行走的过程成就了行走的意义。
成年人的成长,更多的不再是身体上的成长,而是心智上的成长。
而这个成长过程,注定的孤独的。所有同行的路人,不过是怀着各自的想法、打算和企图,走着走着就会走散的。
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你的内心世界,只有自我的内心对话才是最真实的。
有时候,想一想,在我这个年纪开始奋力写作,其实不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和内心对话的渠道吗?
二
和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总会遇到怪物和险阻。旅途中,哈罗德有过几次犹豫和动摇。
第一道险阻,是最初的新鲜劲过去后,衰老的身体所无法承受的痛楚。遇到一位被男友抛弃的移民女医生,在她悉心的护理下,重整旗鼓,继续前进。
第二道险阻,是遇到肿瘤医生,告诉他癌症无法治愈的现实不可能因为徒步行走而改变。而当他心灰意冷时,给疗养院的电话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因为,奎妮没有死,奎妮在等他。
第三道险阻,是路遇各色人等,他们让这趟旅程变得复杂。其中,一个名叫里奇的男人,希望从中渔利的眼光令哈罗德不安。一个叫维尔夫的利用这趟旅程盗窃的男孩,让他总是满心愧疚的想起儿子。最终,里奇带领其他人,抛下哈罗德,直接赶到了奎妮所在的疗养院,尽管他们谁也不认识奎妮。但是,他们有聚光灯、稿约、电影拍摄邀请就够了,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第四道险阻,是温柔的险阻,妻子莫琳赶来挽回,希望他跟她回家。哈罗德说,慢慢地说——
“我也想你。但是莫琳,我一辈子什么都没做,现在终于尝试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这趟旅程。奎妮还在等,她对我有信心,你明白吗?”
而哈罗德,眼神明亮,笑容笃定。他邀请妻子一起上路,被拒绝了。在妻子莫琳眼中,他是一个做了她丈夫那么多年的陌生人。
同路人的离开,妻子的拒绝,对哈罗德来说,这未必不是好事,因为,他又可以专心一个人走了。
而记忆中的妻子莫琳、朋友奎妮和儿子戴维,都是他的旅伴。
最后一道险阻,是内心意义感的丧失,看透一切的心灰意冷,这是最可怕的一道险阻。
哈罗德想到——
“有他没他,月色都不会改变,冷风也不会停息。脚下这片土地依然会延伸开去,直至碰到海边。生命依然会结束。”
不过,最终哈罗德还是完成了他的旅程,见到了濒死的奎妮。
赶来和他相会的妻子莫琳,也和哈罗德一起相互告解,走出了二十年来丧子的心结。
不过,不是有那句话说得好吗?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对于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我一向是难于相信的。
三
想想我们的人生,不过就是哈罗德旅程的放大版罢了。
在我们一生的旅程中,总是会反复遇到哈罗德遇到的那五道险阻,其中,有五个道理值得我们回味。
1. 贪图安逸是身体的本性,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首先克服这一点。
就像阻止哈罗德行走的第一道障碍就是身体的不适。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愿意做出一些努力,前提是不要让它太痛苦。
看看身边那些浅尝辄止的减肥者吧?约束身体,和本能对抗,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早晨闹钟响起,你是由着身体的本能再贪睡一刻,还是立即起床呢?
还有那些爱情和婚姻中的背叛者,与其说是情感背叛,其实更多的不过是放纵身体的肉欲。
身体的原罪在于,它贪得无厌,它会痛、会疲倦、有极限。要成就一些事情,哪怕不过是小小的一点改变,都要努力超越并克服身体的不适应。
比如,工作之余凌晨4点半起床写作,实在是一件令身体痛苦的事情,只有克服了,才有可能争取到宝贵的写作时间啊。
2. 旁观者的打击会让你失去信心,但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评论家总是冷漠的,旁观者总是显得很有智慧。
我很讨厌一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的内心的想法。
旁观者不过在用自己的心来揣度你的心,他的建议永远是他主观世界的想象。他们用苦口婆心的姿态,把你所有的雄心壮志贬低得一文不值。
但是,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只为旁观者而活着,在别人的眼光下生存。
其实,即使没有用,我也要享受过程的意义。
就像,在简书上着迷般地写下这些文字,我并不指望能够靠写作生活,我还是要从现实的工作中找饭吃,但是,并不因为可能不会出书、赚钱,写作就丧失了意义啊!
只要自己在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那就自己走下去,又如何!
3. 同路人永远不过是利益相关者,没有利益就会离开。
很多人往往会把职场的同事关系,带到生活之中,仿佛朋友一般。
其实,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大部分的同路人,不过是利益相关者。
这个现实很残忍,但就是这样。
我们曾经以为多么铁石永固的友谊,到最后不过是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不喜欢结交酒肉朋友,那些觥筹交错中换来的东西,也会在酒醒后迅速的消散。
准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以交换的价值,迅速地从别人那里去得你需要的东西,很多时候,同路人的关系,就是这样赤裸裸。
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一个只讲利弊的世界,尽管不那么美好,我们都要学会适应。
4. 用爱包装的未必是糖果,也可能是毒药。
有没有那么一些时候,当你想要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的亲人朋友会用爱的名义,把你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这都是为了你好。”多么熟悉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有的人凑合找了不爱的人,去过父母眼中的正常生活,而不是去用心再等一等,自己生命中更加琴瑟和鸣的另一半。
因为这句话,有的人放弃对远方的追求,在一个不喜欢的地方,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过上一眼能够看到头的生活。
并不是说父母亲朋不是为你好,恰恰是他们的爱,变成了你前进道路上的甜蜜的负累。
不要等到垂垂老矣,还在悔恨,为了满足他们的爱,饮下一辈子的苦酒。
5. 最终能把我们摧毁的不是外力,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颓丧。
人的内心可以很强大,强大到无坚不摧,也可以很脆弱,脆弱到风吹即垮。
一旦丧失了对目标价值的向往,对意义的笃定,内心世界就像沙堆城堡,一碰就塌陷了。
无论走过多少路,经过多少事,我们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时候,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深深的怀疑。
怀疑当下并非我所要的生活,怀疑从事的工作毫无意义,怀疑人生本来就是虚无。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说,矫情。
但是,你要知道,不能因为你每天汲汲于柴米油盐,就不相信还有人对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有所敬畏。
我思故我在。而思考,既可以把我们带上意义的天堂,也可以把我们引向颓丧的地狱。
走向何方,其实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
我们的内心价值感和意义感的确立,只能靠我们自己。
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走过心灵的繁花似锦和荒凉原野,走过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在行走中确证自我存在的价值,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