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知识科普

在中国,有三亿人在假装懂养生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233人  萧瑶剑客

2017年,一个网络热词席卷了中华大地,在青年中肆意的铺开,对,就是“佛系”~

佛系的一个标志竟然和我们中药拉上关系“保温杯里泡枸杞” ,看着自己杯子里已经泡了多年枸杞,略微疑惑,这是在朋友圈看到一张ppt

来自学妹朋友圈

配文字

淳少说——(ps.淳少系我校中药老师~)

中年男人的保温杯里泡的都是枸杞子

这不是中年男性的沧桑和无奈,而是一种自古以来的养生和智慧。

“哥泡得不是寂寞,是养生。”

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后,发现

年轻人的养生竟然是这样——

在中国,有三亿人在假装懂养生

而社区大爷大妈呢?

他们的微信里转的自然是我们熟悉的《吃……癌症远离你》《用……穴多活十年》《震惊……》

在其次就是电视上/微信上各种自媒体上一天到晚的养生知识灌输……

在门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对话“医生,我看电视上/报纸上/网上/报纸上说……好,你在那方子里给我开一点/我这么做了,怎么没好/你为什么不推荐……”老师也是很和善,和颜悦色地给病人解释,那是自己还年少轻狂,内心想着“要信那些就不要来医院啊!”

越来越觉得大家对养生有着一种深深的错解,我忍不住跑到反中医基地——知乎(当然,这上面确有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和真正有才干的人)上进行了一个调查,看到的第一个答案也是枸杞(*/ω\*)。

那时出去义诊的时候,有人问我“你们中医说做这个也养生?做那个养生?到底做哪个?无所适从啊!”“经常看到某某长寿老人的作息表,如果那么作息,这一天还工不工作了?”“为什么有人一辈子吃肉也长寿,有人一辈子吃素也长寿?你告诉我养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每天平均睡八小时,还觉得困倦?”“什么叫平均?”“周一到周五睡得都晚,所以周末就睡懒觉来补充……”

这些让我不断的思考。经历了一场课题招募的聊天(科研路上开心不起来的趣事),我才发现,中医的科普是有多么的表面化。

我打开了《黄帝内经》,找到了答案

——养生就是顺应天地自然——不仅要养生,顺应四季还要养长,养收,养藏。

——不同的地方,不同体质,不同时间,要采取不同的保健方式。

——最好的养生,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当运动,古人云“十年补药,不如一朝好眠。”

——饮食搭配要均衡,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太过厚味或者太过淡泊,皆为不可。

——说到底养生就是顺应天地自然,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坚持,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节饮食,惜精神

戒嗔怒,远风寒

若有心,行不难

所有的养生经验,于古代来说都是前人根据自己所践行并从中受到益处,所以推广给他人,但每个人禀赋不同,不一定适合;于今天来说,则有更多的商业利益因素或是哗众取宠,比如各种保健品,其实一般情况下,正常好好吃饭,并不会缺乏什么营养……

是药三分毒,着实想用中药养生,请在医生的指导下,并且,虽然有说药食同源,且不论当前中药市场的混乱,但说理论但并不能相互对应——比如山楂,作为水果,自有其寒性,而作为中药,则“性温”,此中正有炮制之功。中药或是穴位,并不是谁家的宠物狗,只要使用有什么功效就一定发挥出来,这其中更要知道剂量或是刺激方式,不明此理,以此养生,或许伤身也未可知。

更无奈者,有以所谓现代科学攻击传统的一些养生经验,这很无奈。如果确然相信,何妨知行合一——亲自去实践,自然就知道伤害。

当然,养生讲究治未病。不是等到吃火锅后上了火再喝金银花,如内经所言“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不亦晚乎!

走出养生的误区吧!把握“顺应天地自然,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并坚持”这一纲领,如果你愿意,就去读一读内经吧!

《和中医谈恋爱》书摘

以知行合一的大儒王阳明的诗做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