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479)珏山

2022-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文/石岩磊

      “珏”指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山西晋城的珏山是因为其酷似一对并肩而立的碧玉得名,当地人还给予它另外的寓意,就是将“珏”字中的一点比喻成月亮。每年的中秋之夜,一轮圆月便从珏山的东顶和西顶之间冉冉升起,如银盘挂壁,若玉兔凌空,大有“月出惊山鸟”的意境。

      此景被誉为“珏山吐月”,位居晋城“四大风景”之首,而珏山赏月的最佳位置在青莲寺中的款月亭。寺院坐落在山脚,分为古、新两个院落,它们相距不过500米。古院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佛教天台宗的道场。新院兴建于唐朝咸通八年,也有1100余年的寺龄,其主修净土宗。寺院内古木参天,梵音袅袅,悠悠禅意令人心静神清。

    仲秋时节,山中傍晚已起寒意,但每天仍会有摩肩接踵的游人端坐于款月亭内,静候明月穿空。正当大家屏气凝神翘首以盼时,珏山山坳处的过月亭中,一缕银辉悄然洒落,随即月亮便如出浴贵妃般,款款而起,并徐徐升空化作飘飞的嫦娥。人们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都痴痴地举头遥望,恍若被施了定身法术似的。

      历史上,除了文人骚客与佛家高僧钟情于珏山外,道家更是对此山尊崇有加,视其为真武大帝的驻守地,所以在山上修建了众多宫观,且它们大多高踞山巅。在巍峨挺拔的峰顶,黄脊绿瓦的殿宇熠熠生辉,犹如一位位仙风道骨的长老在凝神悟道,又好像是把酒临风的诗人在举杯邀月,还若佛家高僧在颔首合十普度众生。

      儒家的诗情、佛教的禅意和道家的仙境便融合到珏山的峰峦叠嶂与秀水青林之间,这种交融集中体现在慈云阁里。楼阁的二层供奉着三圣像,释迦牟尼位居中央,孔子和太上老君分列两侧,如此排序不知何故,可能是以客为尊的缘故吧。儒道佛三教圣人共居一山、共处一殿的景观世所罕见,也印证了珏山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包容与共存是珏山人文景观的底色,无论何宗何派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一派祥和之中共享明月清辉。山中的静谧是安详的注脚,是清明的代言,更是太平的象征。十五的月亮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圆”,在地球的某些角落它碎成了一地的破镜片。人们在乐享“珏山吐月”胜景时,都会默默地祈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安好,更希冀有“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平和。

    2022.8.2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