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A性格色彩性格分析

课程回顾|卡牌:精进的学习模型——卡牌课程感受回顾

2017-12-12  本文已影响25人  Tley_ban
卡牌课.初训
回看:潜伏多年,角色转变

3天的卡牌课结束,用一整天的时间将笔记整理成7副思维导图的内容。回看笔记有很多的信息量,这应该是上过5次课程里,信息量最大的一次课程。半个多月前的出发,开启了时隔6年的进阶。

读心、进阶是自助,读心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进阶的内容上是对自助的推进,和助人的入门。这两个课程内容多与自己有关的内容上,而卡牌除了和自己有关,更加深了推动着与他人有关的洞察和影响。想要熟练的运用,能帮助到自己与他人有更好的发现问题方向,那么这就将无法逃避的需要不断的精进。

助人,是个全新的领域。这对只停留在进阶状态下,多数只能用在看懂人,和解决相关人的问题卡牌却能催化新的身份转变。

回来后一时兴起,将和性格色彩有关的一箱资料翻出。看着里面套上自封袋的那本《FPA®性格色彩传道人分享手册》,这像在课上介绍卡牌时,小卷老师介绍到色卡和扑克牌一样封藏了的绝版资料。翻开看到来到现场的方晓老师写的《色学杀入红学》,还有末尾来自进阶课韩宗佑老师的《健全的人格胜过100种智慧》。

潜伏了多年,从自学到基础中发现自身纯红的“本色”,又在自我修炼中带来黄色对他人的伤害后的进阶精进。而如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还只是刚刚入门。翻看“《手册》”中封面页里面的课程流程,这只是在开启当中的小小一环。

现场
回顾:复盘是最好的提升

整理复盘的过程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笔记内容也比过去几次主线基础的课程要来的厚的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有深刻的感觉这是一个全新的“线路”。并不是单单在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进阶课程中,那样一个主题无限扩散的画面。这就像开枝,等待这后面的散叶。

红色的我总是会有忘性,也想着如果没能尽快将各种运用方法进行内化。“卡克”的概率总会不断提升。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追问”环节都能够有很好模拟自己能问些什么。也能在过往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来自实践中的“问题”。

现场初级牌阵和中级两招快速的牌阵,除了能挖掘问题的方向外,更多还能给人立马和你的关系开始渐涨的用途。这就使得兴许在往后的时日,大伙会将这些用的如火纯情。

而现场的亲子卡牌,其实给我是有所震撼的。因为这是无数人的问题,在摆牌时的“折翼翅膀”也能自我洞见到,这自己都能给自己做解析的问题。或许在很多时候仅仅是停留在“知道这是个问题”,我想很多不管年级是否相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能知道,却长时间无法做出改变。兴许这个牌阵起到的是一个有图案的印记给你牢记,让你能够在下动力后的改变。

这也让想到第一天,当用沟通卡时。好巧不巧的被那张“一直以来你都是……的吗?如果不是,过去是否发生过什么?”扎中了牌面“批判性强”。瞬间引发脑海里一连串的脑电波,心想对于一个曾经没能活出“本色”,已经开始追寻的人来说,这张牌提醒作用的“杀伤力”无比之强。

在继续整理亲子牌阵过程中,除了“翅膀”牌的“V的正反”,还发现“一的‘正逆平‘’”还有“W”阵势。这个整理演化的过程,伴随着后续小小的引导思路开篇。一瞬间彻底感觉卡牌这阵型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威力的“玩法”完全比沙龙中看到的大的多得多。

每一次复盘会有很多的惊喜,这就像我之前在青年发展项目中领教的“Review”威力一样。每一次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不同的“声音”都会是一场你自己想不到的提升。

性格色彩学员总督导-小卷老师
实践:功力渐涨

三天的课程中其实还有一些些好玩的事情,那就是来自对于同组其他学员的洞察。也许这也就是我会那么喜欢“凑热闹”,参与一些会让一群人有一段时间接触的项目一样。去洞察别人,发现很多“真相”和值得吸收的地方。

这次同组其实有很多极其“好玩”的牌阵,先说一副“缺色”的双色鼎力牌阵(右边6张黄,左边中间2绿4蓝),直接成为课程上没红的“国宝”级人物。却在两天的课程中,不断有低语交流,还能开怀大笑。看着这位医生的牌色,一时间让人想到了《欢乐颂》里的赵医生。长期的工作状态,确实能使一个人有很多来自本质以外需要成为更好自己的颜色。当然还有像最后《不见不散》女嘉宾一样,初见时给人感觉的很有“霸气”。

现场的“神秘”嘉宾乐嘉老师的出现,让对红加黄那种行为模式中“对你好”的要求方式,有了极其强烈的吸收。也就让我想起之前那“呼风唤雨雷厉风行”的红加黄CXO,那种不顾别人感受的让事情能落地。还有来自种种红加黄,过当时的“鱼死网破”。也能在内心能解开一场堪比男版《欢乐颂》般的桥段经历,过去只能看着干瞪眼,至少现在比过去更有底气。

当然我们会在生活中遇见形形色色,具有后天修炼、改造的人。过去在遇见的过程中,有时遇“事”,有时遇“情”。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有时没有好的引导方式。可这不断提升的,总有了开始不断更好的自己。卡牌的实际威力就像现场乐嘉老师说的那样,——有了东西要用才能有用。也正是只有在这用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神奇的“学习模型”。在尝到“甜头”,就是促使自己不断在洞见和修炼的双向循环,还有从洞察他人开始到修炼洞见新的自己的过程。
在已经发掘真实自己的路上,不断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