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助人的边界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雪冬梅

我们希望孩子有助人为乐的品质,但是,又不希望她吃亏!相信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在思索,我该如何把握这个助人为乐的度呢?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的时候,其中郝建演了一个小品:有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他去扶人,结果他扶老奶奶的过程被老人家一把抓住,说他撞了她。

大妈:你是个好孩子,还知道把大妈扶起来。

郝建:我做好事上瘾。

大妈:要是换成别人,撞完我早跑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其实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曾经看见小学生去扶坐在路边的老奶奶,然后就被说是她撞倒的,结果我们很多路人去做证,让这个女孩得以脱身离开,可是也留下了人们对道德评价的一个深入性思考。就是别人摔倒了,我们到底去帮还是不帮?如果帮我们害怕附上一份代价,然后被人赖上怎么办?何况现在有些人就是在做碰瓷或欺诈的行为。

今天我们探讨的这个话题,帮助孩子明确助人的边界,我相信这个边界当中有两点:

1. 学会有鉴赏能力,鉴别能力

能够做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做到有助人的能力,助人的分寸,同时在助人的过程当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什么叫保护自己呢?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超出范畴的事。比如:有一个孩子落水了,我们如果是旁边的人看到会下去要救他吗?其实我们在这儿要反思,我会游泳吗?我掉下去是真的能救她还是我自己也会遭遇不测了呢?这个时候不如你留在岸上打一个电话,找人求助来的好。所以能够有一些鉴别,能够知道自己力所能及的范畴,是非重要的一件事。

2. 助人也要知道他人的需求

想起在一个全国的运动会上,有一个残疾人在推轮椅,旁边的志愿者帮着他拿着拐杖,但并没有推他的轮椅帮助他,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想说:旁边的姐姐为什么不帮他推轮椅?其实我们看到孩子的眼睛是非常明亮的哈。在这儿我们应该知道就是,那个自己可以推轮椅的那个小哥哥,他有能力照顾自己,他不愿意总是被别人照顾,这个时候我们尊重他能够照顾自己的能力,其实就是帮助他。

所以你会发现每一个人对帮助助人为乐的感受和需求是不同,我们要用别人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助人。助人的分寸与能力,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可以助己,用助己的心态去体谅他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要回到自己学会鉴别,学会体谅他人,以尊重他人的方式来助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助人,这些都是家长可以教给孩子区分的边界。

其实助人为乐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人的人性使然,我们能够帮助别人的本身带来自己那种幸福感和愉悦感,是由心而发的。当然这样的助人,从力所能及的能力开始。

比如我们进入电梯的时候,我们用手挡一下电梯门,让别的人也可以进入,我们走进来的时候可以站到一边,而不是站到电梯中央;当你看到别人提着东西进入电梯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一声,你去几楼我可以帮你按下来。所以这样的小事其实也是礼貌使然,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人人都可以做,但是你会发现在你生活中,如果你去把这样的小事养成一种习惯,你的生活当中每天都有小小的开心和快乐的呈现。

其实所有的助人为乐要从心开始,要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你的积极向上的状态,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一份正向的影响,而这本身也是助人为乐,所以力所能及的助人为乐的能力其实是从礼仪开始,教会孩子做人的能力。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学会体谅他人,能够从他人的视角和需求出发,能够用心去体会别人真实的状态。

助人为乐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待人处事的一个分寸和原则,这个也是能力,也是我们的态度。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我们用心体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呈现出来,对孩子来说就是身体力行的榜样。

助人的边界的话题我们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多探索,和孩子们多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也提供你自己的参考。助人为乐的话题,我们也不妨从报纸上经常出现的各种例子来谈起,这样你会发现让孩子经一事长一智,更多的思考,让我们的边界更加清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