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尊重“上帝”,谁就是失信之人
谁不尊重“上帝”,谁就是失信之人
提出 ‘’把顾客当上帝‘’的理念,是上世纪大名鼎鼎的沃尔玛百货零售连锁集团,他的创始人是美国人山姆.沃尔顿。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有这种理念,不得不说是一种颠覆认知的创造。如不明白,可以追索至十九世纪中后期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同样是美国,也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商品零售企业,他们由‘’商品一旦售出,概不负责‘’的营销模式,一夜之间改为“无条件退货”。是经历了什么吗?是的,他们通过长期经营的经历,证明了:经商离不开顾客,没有顾客就没有利润,没有制润就不能继续经商,多么浅显的道理。于是,就有了“顾客是上帝”的经商概念。纯粹资本主义经营环境,倘能做到把“顾客视作上帝”,多么不易。
很多人知道资本逐利这个市场规律,为什么在仅仅只有200多年的美国能在很短时间内觉醒呢?我没有机会研究美国及美国人。据我所知,在兴起顾客是上帝的概念之前,美国人并没有因为在营商之路上走投无路,而是重在研究经商的永久发展的思维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进行之时,我便料到中国人的思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果然,接下来有人提出“顾客是上帝”的经商模式,可是时间不长,也就几年最多十年,中国商人便将这些个顾客变成了牛羊,最后当作韭菜而疯狂收割。有些人认为是通讯发达而致,是电商挤兑了实体店,这样说有无道理呢?
在媒体平台,我曾多次评论过中国人的经商思维,中国人这方面远远达不到“经商”二字的标准的。瞧瞧全国各地引进的大型百货超市,初始立店之时,因为是一种新兴的售卖摸式,深深地吸引着百姓,一时门庭热闹,生意火红,商家大赚特赚,好不得意。如是乎极力扩容、迅速扩张,大城小城乃至乡镇,大店、小店,仓储、商场,店如林立,一时间,极大的方便丰富了市民和百姓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经商手段停滞不前,经营理念不进反退,于是重新回到美国的初级阶段,挂出了“商品一旦售出,离柜概不负责”的霸王条款,接着,扯皮投诉接踵而来。原因吗,商品质量问题,服务态度下滑,价格问题。售出的商品不论谁的责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问题,一概投诉无效,退货无门。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顾客也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迁就着。商家失“诚”失“信”,把个“顾客是上帝”这个理念早丢到太平洋里去了,一切以自已的利益为大,心里哪里还装着“上帝”,忘记了上帝是什么?
矛盾出现,是要找原因的,也要寻找解决的办法,商人如此,顾客亦如此;如果商人不寻求解决办法,其他人也会钻进来的。于是电商出现,直销替补,就这样把小的、大的、超大的实体店撼的摇摇欲坠,欲倒未倒。失信经营象瘟神,传播极快,就连百年盛名老店“同仁堂”也丑闻频频。为了行走市场经济,为了利益最大化,也为了那颗焦虑的心,一步步滑到赚快钱、妄想一夜暴富的邪路上。疯狂收割本不光明正大的利益,不把顾客作“上帝”。如不重捂“诚信”理念,市场如何能发展,如何能壮大,又如何能长久呢?
不论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好,中国的市场经济也罢,更不论沃尔玛的视“顾客为上帝”的理念如何超前,目前,中国市场经济高度自由化,中国人不比美国人智力差,由‘’顾客是上帝‘’延伸至“无条件退货”才是中国营商之路应坚守的法则。还是要坚守“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真正视顾客为“上帝”,才能双赢。不要认为说来容易做来难,有道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想得到财富莫不如此,因为中国人不蠢。
谁不尊重“上帝”,谁就是失信之人20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