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之语文课前三分钟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船长_f0b7

        课前三分钟是生本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三分钟在我校生本教育“三三六”模式解读中是这样定义的:文科由一个小组(或一位同学)进行课前三分钟,可采用多样化形式(如新闻报道、即兴演讲、专题讨论、知识应答、短剧、诗歌朗诵、电影配音等)呈现与本学科相关小知识;理科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导入新课,灵活选用以下内容其中之一进行。其一,前置研究情况反馈;其二,知识链接、情境创设或新课导入;其三,学生个人展示相关内容等。   

        就语文课前三分钟而言,在时间上,并非是固定的三分钟时间,仅强调其简短性。对于一堂课而言,它可以仅与课堂内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独立存在,它也可以是学生对本节课的导学案某个问题的理解与感悟,或对课文中人物、情节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语文而言,课前三分钟内容可以是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品读;也可以是对李清照人生的品评;抑或是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话剧《雷雨》中的一个情节;再或着呈现一首如《雨巷》般令人回味悠长的自创小诗。这些内容可以由老师提要求指定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内容。

        课前三分钟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朗诵、演讲,也可以是话剧、脱口秀等。形式可以多样,但更重要的是内容,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一次出彩的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课前精心准备,对文本,对人物形象要揣摩,要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同学甚至老师探讨,展示之前学生要熟记内容,训练表达能力,与他人探讨的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还要有面对数十名师生时从容淡定不怯场的素养。每堂课真正用心去做,让学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再以更高要求督促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就得到了锻炼。这才是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意义。

        下面展示两位同学的课前三分钟内容。展示一:魏同学(高三学生,新学期第一次课前三分钟)

形式:访谈

魏同学:嗨,同学们,今天我想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与大家讨论一个话题,你还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片刻)来,我的好同桌,你先说一下。

同组同桌:梦想......上大学吧,别的也没怎么考虑。

魏同学:考上大学是我们的目标吧。考大学是为了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我想过,认真想过,我觉得考大学只是个途径,我想做一名记者,但似乎就现在来说挺遥远的,不过我会为此努力,看能否考上通往梦想的大学,继而实现它。老师,您也说一下自己的梦想吧。

我:(我没想到魏同学同学会让我发言,我沉思片刻)小时候想当科学家,(这时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长大后就不敢想了,一直以来没有什么梦想,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才慢慢萌生了多培养一些有才华、有思想的学生的想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就算是理想吧。 

魏同学:谢谢老师的分享,谢谢大家的思考,我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迷失了,赶快找到前行的方向,尽力实现你的梦想吧。谢谢大家,我的课前三分钟结束了。

生本课堂之语文课前三分钟

展示二:王同学(高二学生,一堂运用素材写作课的课前三分钟)

形式:演讲 

        花朵因绿叶的衬托而更娇艳动人,文章因好素材的应用而光彩倍增。在以往的写作经历中,我们倾向于在中外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事例,李白、杜甫、勾践、居里夫人,这些都是早已被我们榨干汁水的人物,重复的多角度的应用,使文章不仅毫无新意,而且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我们写作文写的是当下这个时代,那必然就有与之同步的事例可以让我们对其加以利用。就比如,提到悬壶济世、行医救人,从前我们可能只想到华佗、扁鹊,但现在我们可以写到屠呦呦;提到勤奋好学,从前只写头悬梁锥刺股,今天也可以将北大保安被北大录取的事例进行应用。用当前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一改用“前人、古人”的素材,转而用“时事热点”来让作文露出“审时度势”的味道,让作文不仅能抒发情感,更能通过当前时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作文的内容更新颖,思想和意味更浓厚,情感看法表达的更直接、更透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