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长沙,我心底的港湾。
提到长沙,脑海里冒出来的词很多:岳麓山,岳麓书院,湘江,橘子洲头,黄兴广场,太平老街,解放西路,小龙虾,臭豆腐,糖油粑粑,长沙米粉,辣椒炒肉,湖南广电,快乐大本营……这些也是很多人眼里的长沙,今天,我想说说我对长沙的感情,我眼里的长沙。
出生在长沙周边的一个小镇,说着带地方口音的长沙话,念着“月亮粑粑,里头坐个嗲嗲”的童谣长大,也许是语言的归属性,骨子里就自然而然把自己归为长沙人。
小时候,去长沙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可能也就偶尔过年,去给城里的大伯姑姑拜年,才会去玩几天。听说在不记事的时候,我去过世界之窗,逛过烈士公园,参观过辛追夫人,走过了长沙的各大景点,可惜,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时候我眼中的长沙,很大很大,如果不牵住妈妈的手,我会走丢;有怎么坐也坐不完的公交车,晕车的我,内心一直抗拒;有很好吃却很贵的肯德基,吃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有吃够过;有衣服漂亮长得又好看的表姐,永远开开心心给我分享她的零食,送给我她穿不下,但是很漂亮的衣服。
于那时的我而言,长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幼小的我,胆小而怯懦,对这个城市充满好奇,却又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和长沙的交集都不算多,直到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初心是很想留长沙,所以大四的时候,奔波于长沙大学城的各个校招,可惜最后还是没留在长沙,去了深圳。
在深圳的一年,特别想长沙。长沙对于我,有种魔力,严格上来说,这并不是生我养我伴随我成长的地方,可是当时内心就是有股执念,我是属于长沙的,无论深圳有多好,那终究不是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我的归属感,在长沙。所以后来,我还是回来了。那会儿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在长沙,回答其中一个朋友的时候我说,只有在长沙我才觉得我是活着的。虽然这个答案很莫名其妙,却也是我心底的答案。
择一城终老,我选择长沙。
回来长沙后,熟悉这座城市很快。一份工作,三五好友,成群的同学,无隔阂的语言,习惯的湘菜,突然一切都有了烟火气,有了生活气息,仿若自己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曾穿过大街小巷,看过明灯初上,见过灯火通明。
我眼里的长沙,我心底的港湾。此后,关于长沙的记忆更为真切。
和朋友去过大大小小的电玩城,最多的是解放西的城市英雄和南门口的风云再起,家里一堆娃娃承载着那时的记忆。
去好多影院看过电影,最破的是河西通程,至今还记得走进去的时候那个味道,让我窒息。
还有逛过的商场,吃遍的长沙小吃,骑单车走过的大大小小的公园,爬过无数次岳麓山,走过很多次的橘子洲,看过很多场橘子洲头的焰火……想起来,都是回忆。
年轻的我们,用最热烈的方式,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
最后,想以毛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作为结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眼里的长沙,我心底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