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656:品格的修行⑤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五勤记·656:品格的修行⑤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一个妈妈带着男孩走进文化之旅,爱学习的妈妈带着问题走上讲台,而她的孩子却不愿露面。
晓平老师在全场找这位孩子,希望他主动走向讲台,这是改变的开始。有时候,转变的天条,行动的密码就在这一言一行之间,心的壁垒可能就由此被打破了。
好不容易,一个留着长头发,戴着口罩的男孩被晓平老师注意到了。
在大家都不戴口罩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戴着厚厚的口罩,他的心里一定藏着什么。
男孩被晓平老师请了上来,虽然他并不是那位妈妈的孩子,但晓平老师知道,解决了这个孩子的问题,或许那个孩子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都有着相似的答案。
“为什么戴着口罩留着这么长的头发呢?”
“自己喜欢。”男孩的回答很小声,不是退怯的小声,反而有一种不屑。
很多孩子不是害怕交流,恰恰是太过于自我,这与他们父母的孩提时代完全不同。
“如果我让你把头发剪得和我一样短,你会同意吗?”
晓平老师摸了摸他的板寸发型。
“不愿意。”男孩的回答干脆直接,不留余地。
“有个性是一件好事,不过太有个性也不好,正如一个人的善良。”
“那我把你的头发绑起来,总可以吧,就像她一样绑一个小辫子就行。”男孩没有拒绝,相比于剪掉头发,这样的要求可以接受。
晓平老师让一位女生帮忙,用牛皮筋给男孩绑了一小撮辫子。
“你看,你其实还是可以讲道理的。”晓平老师肯定地说道,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会拒绝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改变,只是有的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父母因为没有这样的耐心,更多的是缺少一种智慧,把亲子关系搞得格外紧张。
能把口罩摘下来吗?这样我们交流起来会更加的轻松。”
男孩摘掉了口罩。从他愿意绑小辫子开始,他的心就已经打开了。
接下来晓平老师想继续探索男孩的问题,但发现靠自己的力量有点困难。
这类孩子往往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不相信别人,喜欢亲力亲为,蒙头干事,追求完美,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也比较多。
“现场谁有戴理发工具?”晓平老师问道。
没想到还真征集上来了,果然群体的力量无穷。
“谁愿意让我用推子推一下?我可是首次尝试,推不好,不要怪我。”
竟然很多男孩子愿意参与。有的头发翘的部分被推平,有的因为晓平老师的手一抖,推出了一个坑。
但大家都很开心,毕竟头发最终都会长回来的。
大凡能接受最坏结果的事,再让人纠结的过程都不是问题。人生中某个阶段一些坎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旺最坏的结果想,因为没想,它就变成无限大。
没有了对未知的恐惧,改变就由此发生。
“每个人的改变都来自于自己。”
“你的头发愿意让我推一下吗?推多少,你来决定。”
男孩抓出一撮头发。
“比我想象的要多一些。”晓平老师用温暖的语言说道。
正所谓:三千烦恼丝,一剪解千愁。
这小小的一推,象征的意义极大,它把一个孩子的心门打开了。
“减少内耗,放轻松,把烦恼慢慢的放下;
不要寄希望一下解决问题,不然留下后半生做什么;
在黑夜看着光的存在,永远相信美好会发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