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说刷脸更安全,印章说这样的安全我也有
11月到了,万众瞩目的iPhoneX已经上市,而它的刷脸解锁技术早在九月就刷爆了朋友圈。普通人只能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Face ID,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不过吊诡的是,手机这样的个人物品已经在安全性上不断更新迭代,但企业在面对印章管理风险的时候还是一筹莫展,和私人信息的智能化管理相比,企业安全更像是停留在了蛮荒之地。
而就在近期,建业科技·掌印的诞生,则是一次将智能印章引入企业用印安全的范畴的尝试,这会是一次科技带来的印章管理变革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最好还是要尝试弄清楚,所谓智能印章究竟会为这个企业的管理带来怎样的变革。
物联网技术发展,催生印章变革
在现代社会,印章是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凭信,企业间文件、合同往来的有效性都体现在印章上,但违规用章的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印章管理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
在这样情境下,人们不能不去问一个问题:传统印章或者传统印章管理方式还有革新的空间吗?
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回答尝试是:电子印章的使用,有人甚至提出过无纸化社会的构想。然而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这些年来纸张使用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每年还保持着大约10%的增长率。这也就意味着,出于多方面的需求,我们更认可传统盖章方式的权威,电子印章目前看来还难以取代传统实体印章。
那么传统印章风险管理就不能跟现在的科技结合起来吗?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恰好能给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复:可以。
谈到物联网技术,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这个时下炒作得异常火热的概念,自诞生以来,就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听上去非常高大上的物联网理念,在生活中却相当普及,比如已经成为明日黄花的智能手环,以及当下正火热的摩拜单车。
然而到底什么才是物联网呢?简单来说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指将物体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和传输网络,送到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处理的一种智能网络。
二是物联网是将无线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使用,从而为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的监控、指挥调度、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远程诊断等方面的服务网络。
三是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与现有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去管理生产和生活。
上海建业科技董事长周金虎是这样介绍掌印智能印章和物联网之间的联系的,“其实当下还很难建立起一个纯粹的万物互联的生态,因此我们在生产中运用得最多的还是利用互联网链接各个终端,掌印-用印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系统,由印章管理平台、手机APP、智能印章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掌印将传统实体印章装进智能硬件,让它可以联网,能够留下数据供企业分析。”
可是这样一个智能的印章管理方案究竟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呢?
印章智能化,锁住印章更要锁住人心
企业把公章装进掌印的智能硬件,接入平台后,就已经是上锁状态,如果有人强行破坏,智能印章可以通过感应发出报警。需要用印时,随时随地在APP端或者PC端提交用印申请,审批人也可通过平台决定是否可以通过。一旦通过,申请人可以利用掌印APP和智能印章进行连接,进行盖章操作。这时智能印章才能够打开锁盖状态,进行使用。在使用时,通过印章的唯一自动验证,确保印章和盖章文件都在摄像头范围内。盖章瞬间的影像和电子文档信息就能及时回传,并进行归档,便于查阅。
或许你还不能理解,不过只需要知道在智能印章问世之前,企业的印章管理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或许你就能了解一二了。
一直服务于建设行业的周金虎是这样说的:“我们深扎在建设行业中,也了解这个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因为建筑企业为了要开拓经营市场,需要在国内广泛布局,设立分公司、项目部,需要刻制相应的印章来实施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这些印章使用频率之高,外行更是无法想象,一个有数千枚印章的大型建筑企业,一年盖章次数甚至可以数以亿计。但这些章究竟用在什么地方,集团总部并不能完全管理到,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盖章是违规的,也会给公司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可以说也正是这种混乱的局面,让他想到要用技术的力量去解决传统印章风险管理的问题。
传统印章管理难,不在于传统印章,而在于传统印章和人的关系,由于缺少监管,拿到印章的人拥有极大的权力,处在绝对的主动地位,即便他盖人情章、签订合同,企业也无法有效追踪。
假如印章也能拥有类似iPhone X一样的FACE ID技术,只有被指定的人才能打开和使用,那么没有权限使用的人即使拿到印章也不能盖,如果想要随意地违规用章也不再被许可。与此相反,千里之外的决策者对印章的使用有了有效管理的权力。
而之前所说到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技术就能够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用印需要审批、可监控印章管理、可自动将文件归档、印章全过程监控,这些曾经不可实现的模式,在建业科技·掌印这里,都已轻松实现,如此一来印章的绝对控制权被收回企业管理层,使用时人章分离,为公章私用的行为画了一道红线,真正起到了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将印章风险降到最低。
云端大数据,深藏潜力待开发
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7500亿美元,盈利规模仅次美国,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已经超过三万家,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已经实现了政策供给、标准制定、协同创新、产业发展 和市场应用的系统性竞争优势,正在稳步前进。而美国发表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中也认为,到2045年,最保守的预测也会有超过一千亿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
这一千亿设备带来的数据量才是真正的财富。
周金虎告诉记者,掌印智能印章区别于传统印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性,但最有潜力可挖掘的方向还是在于云端大数据。“云端大数据一直是这几年科技企业挖掘的重点,用户数据、管理数据成为了不少企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甚至有专门成立的数据公司给企业提供专业分析。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搜集数据依然是个重点,也是难点,而掌印的印章管理平台,让传统的实体印章也能产生数据,公司规模越大、用章数据越多,这些数据经过一定的归类和分析,能够为企业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就不用再靠猜测和估算管理印章。”
根据这些数据,掌印平台会进行一定的处理分析,并在预设场景进行告警。企业甚至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及时反侦察,了解印章使用异常,第一时间追溯印章的最后一位使用者。“以前我们的章盖了不合规的文件,我们不知道,甚至在几年后发生了纠纷,才知道章被乱用了。掌印解决了这个漫长的时间差,这个盖章有没有问题,马上就能知道。”
另外智能印章终端向云端平台回传的信息文档将生成新的数据、资料,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发展状况,通过对这些资料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能够挖掘提炼出有效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当然云端数据的挖掘需要企业用有专门的数据分析人才,掌印智能印章更多时候是完成数据的采集、分类,以及简单的评估。”
建业科技的科研团队在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研发,克服了种种难题之后,终于在近期将掌印智能印章推向了市场,接受考验。
“我们相信这是一次科技的创新,也是顺应潮流而动,然而物联网的未来充满变数,科技研发也越来越深入。几十年前移动通讯设备出现时,我们不会预料到用手机刷脸的那一天。同样掌印智能印章未来的应用场景到底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会产生什么商业模式, 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