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Key价跌跌不休?因为大佬们边赚边出,小白们不愿投
这段时间Key 价走势让许多币东开始有些灰心了,许多作者嚷嚷着要停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136674/a2d011da943a1f6c.jpg)
从最开始的0.016到今天的0.012,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在跌,没怎么涨过。
这与币乎抢赞的热闹场面极不相称,表面看起来币乎热火朝天,实际上却是币东抢到的这个叫做Key的东东却越来越不值钱。时间一长,看到收益不断缩水,于是许多人就开始用脚投票了。
如果只是偶尔下跌,有跌有涨,可以说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但若是一直跌,没个尽头,没有上涨的趋势,则必定有只跌不涨的原因。
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币乎大佬们一直在长期出货,他们的打法很可能是边赚边出,然后将再变现买入主流币。
币乎最大的问题在于贫富不均,头部作者的一篇文章的收益相当于普通作者辛辛苦苦写几个月的收入。比如长期占据热一的老白,他一篇文章的收益基本在5000到6000之间,小白们只有几十收益,相差几百倍。
不能不说头部作者的文章不好,许多大佬的文章水准当然相当高的。
基于好文算法和币乎的点赞制度,以及头部作者的高权重锁仓,势必导致少数几个头部作者长期霸占热门榜首。他们抢得了先机,一步领先处处领先。
普通作者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挤进热门,然后在币乎就造成了巨大的收益上的贫富差距。
普通作者因为长期看不到希望,自然不会买Key 继续投入,因为他们深知即使再怎么买Key 也干不过那些已是既得利益利益集团的头部作者。
头部作者们是边赚边出货,普通作者们看不到希望不愿意买Key 投入,这种情况下若Key 价还能涨那就奇怪了,除非咕噜团队自己回购Key 才有可能改变目前Key价长期下跌的趋势。但目前来看很少有项目方会采取回购措施来拉高价格,项目方要赚钱而不是贴钱。
币乎若不在多数普通作者们身上下功夫,若不能扩大他们的收益,那么普通作者们不会加大投入,他们只会无成本零撸薅羊毛。即便少数人投入,也不会投入太大。
大佬们只有那么几个,靠几个人是无法壮大一个平台的。如果币乎不能让绝大多数普通作者得到合适的收益,只是少数几个头部作者赚得盆满钵圆的话,长此以往,普通作者陆续失望离场。真有那么一天,币乎只剩下老白,金马,威廉几个大佬在这里玩过家家自嗨,那时币乎就真的衰落了。
目前写作内容平台似乎都存在这种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头部作者收益巨大,普通作者收益少得可怜。
内容平台收入极度贫富不均的问题,不光是币乎,其他内容平台也一样,例如简书。
简书以齐夫定律来分配收益,按文章排名,第二名的收入是第一名的二分之一,第三名是三分之一,如此类推。而这种制度设计实际上是以权重大小为基础的,权重大的始终收入在前面,权重小的收入始终在后面,这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富人游戏,拿票子说话。
币乎也一样,权重高的点赞收益高,权重低的点赞收益低,跟简书一样,币乎的权重就是王道。
平台设计这种分配制度,本来目的是为了奖励高权重,毕竟高权重高投入,高投入就应该给他们高收益,平台企图以此来吸引投资,发展壮大。
但是,目前来看,以这种方式来吸引投资效果并不好。
简书自引入通证FTN,引入齐夫定律的收入分配制度后,并没有按照原先平台所预想的那样吸引了大量投资。相反,只有少数大佬投入了巨额资金买入简书钻。大批普通作者因为看到这个制度设计只是奖励少数超级权重作者,他们知道即使有一定投入也不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于是新人总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形成恶性循环。
无论是币乎还是简书的通证设计,其初衷本来是为了吸引投资,壮大平台发展。但这种制度设计势必造成收益上的贫富不均,不利于拉新,不利于平台的长远发展。
所以,币乎应该改善目前的收入分配机制。无论是什么算法,照顾到绝大多数作者的收益才是好的算法,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失败的算法。
依目前看,币乎的头部作者占百分之十,普通作者占百分之九十。依币乎目前的制度设计,就相当于讨好百分之十的作者,而放弃百分之几十的作者,实在是不智。
制度设计是可以改的,平台作者和项目方只有实现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不然,依照目前币乎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很难发展壮大的,Key价的不断下跌就是明证。
大佬们不断出货,普通作者看不到希望舍不得投资买入,长此以往,Key 还会继续跌下去。
大胆设想一下,未来某天,我们打开币乎一看,竟然发现只有老白,傻哥,威廉,金马和咕噜五个人,他们只能在币乎上谈斗地主,因为小白们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