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造房子一样去写作,你试过没?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西西语

我上中学的时候,家住乡下的爷爷要新修楼房,二叔和爸爸他们拿张图纸在上面研究讨论设计房屋的结构,确定好结构,爷爷亲自负责购置所需材料,所有的水泥、河沙、砖块、瓦片、木材、瓷砖等每一个材料都是精挑细选,一切为了盖出心仪的新房。等毛坯房建成后,二叔他们就开始装潢,粉饰墙面,铺好地砖,买好家具。整个房子完美收工。

突然想起这段造房子的经历是因为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写作的入门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任职于Kaplan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在我看来,写作和造房子其实是相通的,一座漂亮的房子首先要设计结构,打好地基,再精选材料,最后进行粉饰装潢。同样,一个作品也是需要我们打好基础(用好结构),再选择好素材(好的写作风格),最后进行反复修改(塑造可读性),最终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打好地基=掌握写作结构

怀特曾说过“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那就意味着我们想让清楚地明白我们要表达的观点内容,我们得采用好的结构,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好的写作结构应该是先把重点放在前面,作者强调写作时应该使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即倒三角的结构。万事从基地打起。地基就是房子的根,地基打不好,那么房子就会容易出现倾斜、塌陷、裂痕甚至坍塌等现象,写作同样也是需要把握好的写作结构-自上而下的写作技巧-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让读者一开始能发现作者的意图,尤其是说明文,应该先写总结,开门见山,后面再提供支撑观点的实例或细节,这样读者也不必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就能清楚明了地了解到作者的主题思想。

我们发现,当下的一些自媒体热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开始就能让我们知道作者的主题思想,有的时候甚至在题目上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先把重点放在最前面,这样也能获取极大的点击量。所以文章的结构很重要,决定了这篇文章是否打好了基础,是否让读者能有兴趣看下去。

购置材料=选择写作风格

一座房子的地基打好之后,我们就需要选建筑材料开始造房子,同理,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结构之外,还应该选好的写作素材去支撑你的观点。这就是作者提到的第二个大类:写作风格。其中最值得强调的就是一篇文章要有可支撑观点的内容,同时要让你的例证个性化,更容易脱颖而出。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怎样使你的例子个性化呢,作者提到了以下几个小技巧。

[if !supportLists]1. [endif]论点需要详细具体

当我们想要找素材支撑我们的观点时,最好是找具体的,或者有一些数据可以证明的。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找一些能证明关于中国人阅读量少的观点,我们可以找网上搜索一些事实数据去说明这个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if !supportLists]2. [endif]轶事

轶事是修饰观点的小故事,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能给文章增色不少,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表达关于但凡成功人生皆爱看书的这个观点,那我们可以用关于名人爱阅读的这些小故事去说明。我们先看看以下这个轶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从小就替父亲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几本数学书来看,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初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岁那年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的东西全部当光,而病情不见好转。

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成了终身残疾。后来在原就学的中学老师的关怀下,到这所中学里当勤杂工。他一有空就借书看,伤残的左腿时常疼痛得钻心,他仍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将身躯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统统抛在脑后……

这篇小故事通过讲述数学家华罗庚尽管家境贫寒,但依然热爱阅读,说明了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名人其实都是爱好阅读的。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去讲解就比干瘪瘪的观点更容易去打动读者。

[if !supportLists]3. [endif]引用

作者书中提到“引用能够成为十分有说服力的工具,尤其是引用伟人或名人所说的话。引语如果选择得当,会使你看起来非常有智慧,还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那么怎样找一些恰到好处的引用呢,其实除了我们阅读过的书中出现的一些经典名言,我们还可以在线搜索,也是非常实用的工具。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找提倡写作的真实性的一些名人名言,我们就可以网上直接搜索。以下都可以用在自己的文章里。让文章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造作。自然是有说服力的,而矫揉则适得其反。——亚里士多德

应该写得朴素,愈朴素愈好,而且愈能打动人,时代和新的读者要求朴素和明晰。——高尔基

[if !supportLists]4. [endif]类比

类比是寻找两种完全不相同事物的相似性,从而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给定关系。类比用得好,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形象,更精彩。比如以下这则移动全球通的广告语.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向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中国移动全球通广告语)

广告语运用拟人手法将产品性能的提高与人的自我超越相类比,说明自我价值的实现源于不断地超越。这样的广告语,淡化了理性色彩,突出了人情气息,增强了亲和力,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经典的广告语能够直接打动消费者,从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认同、接受甚至主动传播的效果,表现出较强的销售力,使之在整个市场的宣传推广中总能迅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居高点。

[if !supportLists]5. [endif]明喻和暗喻

明喻和暗喻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都是修辞学上的两种辞格,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比如“青年人就好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个就是明喻,把青年人比喻为太阳一样潮气蓬勃。而“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个就是暗喻。在文章中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会让内容更具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读下去。

装潢房子=修改完善文章

造房子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对房屋进行装饰设计,让房屋更具美感和舒适度,好的文章同样也是,需要反复的修改和打磨,才能呈现出精品。作者说到“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很少有作家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都是需要不断地修改。作者说到,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创造花儿和塑造灰尘的过程。

我们喜欢的部分就像漂亮的花朵,而不喜欢的部分姑且称作是灰尘,但当我们集中精力去完善灰尘时,其实你会发现她慢慢地变成了花儿,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修改作品的过程,让我们更受鼓舞,更有能量。带给我们更多的自信。所以最后的修改是很重要的过程,也是决定了我们作品质量的关键过程。

如果我们写一篇文章也能运用建筑师造房子一样的匠心精神,那我们何愁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呢?《学习之道》一书中写道“让我们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而写作的关键就在于先打好基本功,从写作结构,写作风格和可读性上面下足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那一个好的作品就会水到渠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