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很多道理,为什么还一直过不好这一生?

2020-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思提志

最近这段疫情,让春节假期无限制的延长,全民御宅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手机、电视基本就成了消磨时间的唯一选择。

说个鬼故事。

“2020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了,你的新年计划怎么养了?”

我想肯定有一大波人,猛然发现,两个月过去,自己的计划,一点起色都没有。

往常那些借口像什么,“没时间,工作忙。”,“道理我都懂,多给我点时间,分分钟完成”…,这会儿再说,就打脸了。(捂脸)

反省起来,似乎每次计划,都逃不出,“开始踌躇满志,中间情趣寡然,慢慢不了了之”的宿命结局。

知道了很多道理,为什么还一直过不好这一生?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引入三个概念,

认知,情绪,行为

认知,即思想,我们的思考,理解,希望,评价等;

情绪,即反应,我们的高兴,难过,痛苦,快乐等;

行为,即行动,我们身体上的种种具体行动结果。

从心理学上解释,有三个原因:

  1. 知道道理是认知行为,过好一生是行动结果,认知并不直接作用于行动,所以有认知,无行动,当然过不好一生;

  2. 情绪是直接作用于行动,就如同冷了会发抖,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这些都是应激反应,根本不需要控制和意志推动。但我们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高低,刚好与反应程度相反。

    比如说,明明很生气,还要对着别人笑嘻嘻,明明很疲惫了,遇见996也得当福报。对情绪的控制越好,越容易获得成就,控制不好了,社会评价就低,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因此在传统价值观里,都教导我们要有教养,要控制情绪。

  3. 情绪与认知,根据心理学研究,人脑中同时存在情绪和认知两个进程,当我们说要控制情绪的时候,其实是在用认知来控制情绪。

    情绪是更贴近于本能的动物性反应,情绪的速度是远远快于认知。

    甚至可以说,认知只是情绪的跟班。

    当认知和情绪一致时,两者相安无事,外在体现出来的是心理爽,自我评价高,行动力爆表;

    可认知和情绪不一致时,人就会痛苦,纠结;

    不压制情绪,心理爽了,但是自我评价低,

    强行压制情绪,会极大耗费能量,当能量消耗超过阈值,认知还是会溃败。失败的次数多了,还会产生认知失调。

    当然认知失调是一种病,时间久了,身体为了避免失调,会修正认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失败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失败。


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了,那么如何改变行动呢?

1.觉察情绪,培育行为

既然相比认知,对行为影响更大的其实是情绪,那么就可以发现,我们设置的大多数目标都是有问题的。

比如说我要学英语。

于是我们定一个目标,每天背50个单词。

认知上,我们能理解,背单词是有长期价值的。

情绪上,背了50个和不背,也没显示出什么差别,而且背单词累啊,为此而不能刷剧的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

此消彼长,当然很难坚持。

怎么解决?

可以换个思路,设置目标的时候,想想一下,这个目标达成了之后,心里爽不爽?

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场景,甚至能不能把目标简化成一个简单的行为,有明确的价值反馈,达成后立刻就很爽,用情绪推动行为,坚持不懈,慢慢就会成为习惯。

举个例子,还是学英语,为什么非得学英语呢?因为英语有用,但“有用”不是场景,追问一下,有什么用呢?出国玩没有英语很不方便,所以英语有用。

OK,那我们“学英语”的目标场景就是和外国人无障碍沟通。

那接下来,方法就有了,比如说找个朋友一起练习,用英语聊八卦,一开始不用多,能说几句都行,天天坚持只要比前一天多说一句话,成就感就会体现出来,没有具体的限制,就是随便聊天,也不会有太多压力,时间长了,效果就显出来了。

2.弹性要求,避免极端

除此了目标设定,我们还会发现,很多时候会有打卡压力,坚持越久,压力越大,一旦中断了,特别痛苦,甚至会因此放弃整个目标。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难免有偷懒打盹儿的时候。打卡其实还是认知上的压力,情绪上是无法理解的,所以计划设置一定的弹性空间,在目标达成与未达成之间留一点缓冲区,不要因为偶尔的未达成,降低自我评价。

比如说,我们需要坚持锻炼身体,能每天坚持跑步,当然很好,但是多想一步,每天坚持似乎很难做到的,阴天下雨,头疼脑热怎么办?

不如调整一下,改成每周至少跑步4天,一周七天有四天出门,已经超过一半了,说明大部分时间都有运动,情绪上压力不大,万一超过四天,心理感受特别棒。

3. 自我认同,促进循环

当然,再好的计划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人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疲倦,这个时候,可以设置一些阶段性的小奖励,进一步增加自我认同,奖励不宜过大,意义在于象征,提醒自己一直在做有意义的行动,同时坚持了很久,从而触发的心理满足感会远远超过奖励本身。


总结一下

道理知道的再多,终究是要依靠行动才能改变人生轨迹的。

头脑中的道理只有转化成身体上的情绪冲动,才能作用于行为动力。

情绪冲动,并无好坏,善加利用,可以帮助我们推进行为,改变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