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的第三步🌍寻找支点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325人
思维导图实战派_汪志鹏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计划75/300

昨天写征文,拉了一天的学习,今天继续分享平井孝志著作《深度思考法》的第三个步骤“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找寻支点”
改变模型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
只想着改变现象必然失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回归模型去思考。只要模型不变,无论现象怎么变,结果都是相同的。盲目的从现象入手,有时甚至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

寻找对策的方法1.正确理解前提条件
否定前提条件后出现的招聘方式。就是一旦前提坍塌,后面逻辑公式便失去了意义,产生方式的架构也会发生改变。

找寻对策的要点2.原因不一定接近结果
保持不局限眼前表象的姿态。系统动力学中有“原因不一定在时间或者空间上与结果接近”的思考方法。这在探寻支点时需要时刻铭记在心。

寻找对策的要点3.将思考范围扩展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
不局限于小范围内思考,扩展现在的“思考范围”,不断地问自己是否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有影响的因素。
换言之,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努力把思考范围扩展到一切有可能对问题造成影响的边边角角。“思考涉及的范围”=“影响存在的范围”,这两者范围一致是最理想的。
否则,自己完全没考虑过的要素也可能对问题造成很大影响,此时唯有窘迫地申辩:“那是预想之外的...”

必须解决的问题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候难免有所混淆。如果问题本身的设定就有问题,又谈何解决呢?所谓提升视角,其实就是把视野狭小化的风险降低,进而把思路扳回正轨,正确地设定问题,最终正确地解决问题。寻找对策的要点4.提升视角

寻找对策的要点5.思考如何思考
想一想该如何思考,即首先思考思考的顺序和判断标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思考过不少问题,但是往往判断轴都不明确。我们很少思考解决什么、什么是与最终的问题解决相关的,以及只要明确什么就可以做出最后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