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日记‖给老爸老妈的养生温馨提示
总体原则:心情舒畅、气血充足、以食为天、作息规律
一、心情舒畅——心病除百病无
心态保持平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豁达名句: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自古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开、活得透。
人非圣贤哪得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夫妻本是前世缘,和也是缘,吵也是缘。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二、气血充足是生生不息的动力,气是发动机推动血的运动,血是汽油向全身输送营养物质;以食为天是后天调养的关键;作息规律是顺应自然的事半功倍。
三、一些常见的问题
四虚与心情、作息、用脑耗神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感受应该是不冷不热,温暖的。身体温暖起来的前提是内心也要充满温暖,身心统一。
1.气虚:体内的元气动力不足。怕风是气虚的主要特征,另外还有身体无力疲乏、舌边有齿痕、大便稀溏。气虚如果置之不理,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阳虚。
2.阳虚:体内的阳气不足。怕冷是阳虚的主要特征,阳气不足体内容易生寒。阳虚其他症状还有手脚凉、一些脏腑功能懈怠退化。
3.血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主要表现在贫血、脱发(发为血之余,长头发归肝管,头发是否乌黑亮泽归肾管)、舌苔发白、面色嘴唇指甲发白、下眼皮发白。肝血不足容易受惊,肝血有余容易发怒。
4.阴虚:体内的津液水分不足。怕热是阴虚的主要特征,阴虚其他症状还有燥热、口干、大便干燥等。
5.气滞血瘀:由于气滞使血行不畅,皮肤上有斑,身体内有淤。主要表现为胀、闷、疼、痛。如果舌下两条静脉又黑又粗则淤血严重。再比如胸闷、心口痛等都属于此类。
6.判断病症寒与热、湿与痰:
寒:舌苔白薄,体味轻。鼻腔口腔分泌物清薄、透明或白色,大便稀溏,手脚凉。所有的隐痛都是寒。所有的结节、囊肿、息肉、肿瘤都与寒有关。
热:舌苔厚腻发黄,体味重。鼻腔口腔分泌物粘腻、发黄,如果是白色粘腻,正是由寒到热的转变。大便干燥,手脚发热。
湿与痰:舌边有齿痕、大便稀溏、长湿疹(湿疹为湿热)、身体发沉为湿。湿在体内不流动,是死水,如果体内长时间有湿就会变成痰了。这个痰不一定是咳出来的痰,也可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身体内外,如脂肪肝的形成就是长期有湿造成的,皮肤上的脂肪粒也属于痰。
四、生活中的养生做法,摸索适合自身的,贵在坚持
1.晨起
(1)晨起后不要马上起床,伸伸懒腰,把五脏六腑唤醒,排二便时注意“咬牙切齿”,防止气的流失。
(2)早上适当做一些运动,动则生阳。比如做八段锦、五禽戏等等。最简单的可以五指张开拍手,一次36下,拍3组。因为手上有30多个穴位,拍手好处多多。乾隆皇帝有诗:掌中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2.中午
中午最好午睡,因为从中午之后,人的阳气就开始慢慢减弱。午饭10分钟后,以肚脐为中心顺逆时针按摩各36次或108次,午睡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午睡后起床也要有个缓冲。
3.下午
如果感到身体气虚、阳虚,可以在下午14:00—15:00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去散步。
4.晚上
晚饭不要过饱,每顿饭都在七八分饱即可。晚上要泡脚,泡脚是补血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静脉曲张严重的情况下不适合。泡脚的时间在17:00—19:00为最好,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要泡脚。每次泡脚20分钟左右,水温在42度左右,尽量泡到小腿。如果感到体内有寒气,用开水煮姜片10分钟,再与洗脚水融合在一起泡脚。
泡脚后接下来可以做一些穴位的按摩,也可用按摩仪。如三阴交(补脾、温暖小腹)、太冲穴(疏肝气)、足三里(提高免疫力)、阳陵泉穴(排湿气)、气海穴(补气)、血海穴(补血)、搓八髎穴(补肾)、疏通肝经(大腿内侧从大腿根向膝盖疏通、从指根往指尖捋食指)、大鱼际(顺时针按摩,治疗胃胀)、用空心拳拍打手肘腿窝。
尽量在10点前睡觉,睡觉前按摩腹部,与午饭后按摩手法相同,按摩后把手搓热捂在肚脐上,这样做一是对脾胃友好,二是能够助眠。
5.三餐
三餐以粗茶淡饭为主,顺应节气,三分荤七分素。大鱼大肉吃得太多容易增加脾胃负担,也容易上火生痰。
五色养五脏。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
青色(属木)——养肝,代表食物有芹菜、青瓜、菠菜、青椒、空心菜、绿豆、绿茶等。
红色(属火)——养心,代表食物有红苹果、红豆、红薯、胡萝卜、红枣、西红柿、山楂、香椿、草莓、桑葚、猪肉等。
黄色(属土)——养脾,代表食物有黄玉米、黄豆、山药、金针菜、柿子、柑橘、南瓜、香蕉等。
白色(属金)——养肺,代表食物有海鲜、白薯、山药、白萝卜、银耳、鱼肉、鸡肉、火龙果、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竹笋及凉薯等。
黑色(属水)——养肾,代表食物有乌骨鸡、甲鱼、墨鱼、黑芝麻、黑豆、黑糯米、香菇、黑木耳、紫米、黑荞麦、紫菜等。
6.饮品
提升阳气用姜枣茶;补气养心活血化瘀用黄芪山楂茶;养心润肺用山药大枣百合粥;去湿气用炒熟的薏米茯苓芡实赤小豆煮水;降火用绿豆汤、菊花茶;润燥用桂圆枸杞银耳羹;补血用五红汤;暖胃用小米粥;补脾用大枣山药粥;化痰用陈皮乌梅茶;疏肝理气和胃、燥湿化痰化瘀用佛手玫瑰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