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真快乐

2020-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真快乐作文倡导者

学生作文本应是一种快乐的表达

多数中小学语文老师认为:汉字是枯燥的文字符号,学生写作文是玩弄文字的苦差,不可能存在快乐的体验。果真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妇孺皆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和网络通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微信、QQ工具聊天成为现代人交流、沟通的新常态,并由此形成新的社会一族——“低头族”,以至令人达到痴迷、忘我的境界。这,是不是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与人交流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体验?

作文是什么?

毫无疑问,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和与人交流的工具。同样是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和与人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作文原本应该像微信、QQ聊天那样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过程。

为什么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与人交流的微信和QQ聊天带给人们的体验是快乐的,而学生作文的过程却是无比的痛苦?

这里,不难发现:人们用微信和QQ工具聊天,自己是表情达意的主人,话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心里想什么就用文字说什么。说什么,怎样说,完全由自己当家做主。人人有言说的空间、自由,有主人的尊严和体验,能畅所欲言的畅意表达,尽情释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无疑是轻松的、快乐的、享受的。

学生作文本应是快乐的。可是,学生自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文,老师就用诸多的条条框框规范学生的语言。诸多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写文章,文章,文章,文必有章,写文章一定要讲究章法技巧,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教会学生写文章的章法技巧才是作文教学的“圭臬”。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作文就成了大家公认的“技术活”。写什么,怎样写,学生没有自主权,没有话语权,一切都必须按照老师设定的程序和思想观点去行文。如此这般,学生的大脑就成了教师思想的“跑马场”。孩子们在作文中的主人地位被剥夺,感验不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自己的大脑被教师的思想捆绑、限制,在作文这件事上不敢越雷池半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这,就如同让孩子们带着“镣铐”痛着去作文,何谈快乐之有呢?

学生不喜欢作文不在于作文本身

“文必有章”是学生作文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不讲章法技巧,作文又难以成文。这是白话文运动至今我国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面临的两难境界,也是制约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

怎样突破这个“瓶颈”的束缚?

带着这样的疑问,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杨克顺教授进行了长期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他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不在于作文教学本身,而在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一发现,为深化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找到了一个支点和抓手。学生不喜欢作文,不在于作文本身,在于作文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技术型、套路型、就题分析型等等呈现方式,是一条走了一百多年走不通的死胡同。再继续这样走下去,劳而无功,害人害己。路怎样走学生才高兴?教学内容如何呈现学生才喜欢?杨克顺教授一直被这一问题所困扰。用杨克顺教授的话来说:他脑子里每天都重复着朝三暮四这一成语故事的画面,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倒置过来,变通一下,每只猴子每天依旧是七个桃子,猴子们对这件事的态度却由原来的抵触、抗议转变为激动、兴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正是他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和解除的症结。

偶尔读到的一个小故事让杨克顺教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家境贫穷的农村孩子独自乘车去上大学,乘车途中买了两罐健力宝,孩子口渴了,想喝健力宝,可是自己以前从没有喝过健力宝,怎样打开易拉罐,他无从可知,尽管他使尽浑身解数,由于不敢用力,最终没能打开。坐在对面的老太太看到这种情景,以自己口渴为由,让随同乘车的孙子把藏在手提袋里的健力宝拿出来。老太太接过健力宝后,手扣拉环,目光斜视一下那位大学生,故意放高声调,说:“宝宝,你口渴不渴?奶奶要打开健力宝了。”话音刚落,就听“砰”地一声,健力宝打开了。紧接着,两秒钟之后,车厢内又传来了“砰”的一声响,那位大学生的健力宝也打开了。故事中的老太太既教会了大学生打开易拉罐的方法,又避免了当面直接传授他技术的尴尬。这不是正是人类教育追求的至高至极的“无痕”境界吗?杨克顺教授便由此联想到了“无痕”呈现作文章法、技巧的构想。

开启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意图越隐蔽,越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当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被教育对象明显感知时,教育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据此,杨克顺教授大胆地进行了无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教学中,杨克顺教授彻底改变教学内容传统呈现方式,依据一定的训练目标,从内容构建入手,营造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愉快教学情境,把作文的章法、技术和教育性元素巧妙地隐藏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背后,通过间接、暗示、陶冶、迂回等方式,激活学生内心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知不觉领悟作文的技法,摄入作文材料,激发表达欲望,自然催生真、实、新、活的原生态、个性化作文。从而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广大中小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困局,开启我国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中小学作文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快乐作文中发出自己的心声,真快乐作文、真快乐成长。

事实胜于雄辩

2020年9月,笔者走访了河南省项城市宏林学校。2019年10月下旬,宏林学校小学三年级段六个教学班引进真快乐作文无痕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参与实验的老师激动地告诉笔者:不得不说这种教学方法真奇效,第一堂课就让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在作文课堂上久违的笑脸。2020年春节后,因疫情没能给孩子们上作文课,开学后孩子们一个个见了老师的面就追着问,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们上作文课啊?老师,这节课给我们上作文课吧?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写作文啊?……孩子们不但喜欢上作文课,而且渴望上作文课,期盼着写作文,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

李小隔老师在谈及自己参与实验的感触时,说:“真快乐作文无痕课堂教学模式进课堂,她收获了很多出乎意外的惊喜。以前学生写作文就像挤牙膏,挤一点出一点,勉强写出点文字,也都是毫无生机的、流水账式的干巴文。没想到的是:几节课以后,结果就大相径庭了,孩子们写作文不再是被动完成老师的作业形式,几乎所有孩子写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唤醒、被激活,课堂上催生出一篇篇真、实、新、活、灵动着生命拔节妙音的个性化、原生态作文。就像QQ、微信聊天,作文成了孩子们“要写”“愿写”“不写就不快乐”的畅意言说……课堂上再也看不到有哪位孩子因不会写作文而紧锁的愁眉了……

豫东农村有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杨克顺教授首创的中小学作文无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效到底怎样?该校主管教学业务的王肖楠主任介绍说:“事实胜于雄辩。为了检测无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实效,2019年底,学校在本校三、四年级段举行了同题作文限时大赛,结果却令人惊奇,参与实验仅仅三个多月的三年级段孩子们的作文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学了一年半的四年级学生。”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校长张金雷说:“万万没想到杨克顺教授首创的无痕教学模式进课堂,让昔日沉寂、苦闷的作文课‘活’起来,‘动’起来,内向、自卑的孩子自信、阳光了,怕写作文的孩子全都能主动摇动笔杆了,师生在作文课上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赛课、评课活动,以前语文教师全都讲阅读课,没有哪位老师敢去触碰作文课。这下好了,这两年悄悄地变了,老师作文教学有思想了,心中有‘底气’了,赛课、评课全都主动尝试讲作文课。”

……

知名专家纷纷点赞

无痕,是道家学派追求的至高至极的境界,也是教育界追求的最理想的教育教学艺术,更是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课堂教学智慧。

老一辈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在详细了解真快乐作文无痕课堂教学模式后,在微信群欣然写到:“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之至道也。我为杨克顺老师的无痕作文课堂教学点赞!”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全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主编顾之川评价:“真快乐作文,真快乐成长!”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赞誉:“为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国家督学、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博士生导师罗崇敏评价:“情趣”是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根本,杨克顺教授践行的真快乐作文无痕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了。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评价:(真快乐作文)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儿童在快乐作文中彰显童年的本色。

……

河南省教育厅评价:“为我国作文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向。”

《中国教师版》评价:“目前,国内中小学作文教学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快乐作文为引领的无痕课堂教学流派。”

2018年11月14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吕玉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议中心视导真快乐作文成果时指出:“要尽快把成果转化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时下,真快乐作文研究成果已经在中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延边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影响已辐射全国。

据悉:杨克顺教授领衔的真快乐作文研究成果秉持崇尚生命、道法自然、顺天致性,以文立人的理念,站在关照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立足作文看作文,内外因统筹兼顾,跳出作文看作文宏观、中观、微观全面把握,系统探究影响中小学生作文诸要素之间的内外关联,已经形成以情感为纽带,以情境(活动)为载体,以无痕课堂教学为模式,低中高有序、课内外一体、听说读写贯通、写评赏改融合,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的教学实践系统。

2009年12月,杨克顺教授因此荣获《中国教育报》主办的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教师奖,并受邀作主题报告发言。2016年12月,荣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最高荣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该成果在郑州二七区实验小学、湖北十堰国际慧海学校等国内多所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大幅度、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他所倡导的“寓文于乐、以文明德、以文笃行、以文立人”的作文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落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