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美的鉴赏力?提升美的感知力,从阅读美的书籍开始吧
文|弥小木
这两天看了一篇分析电视剧服装的文章,对于剧中衣服怎样搭配,作者说得头头是道。真是佩服作者的眼力,这种眼力离不开一个人对美的感知。
说起美,最近看的许渊冲诗集也很美。哪怕再没眼力劲,手中捧着这套书,心中也会升起一股美的感动。
比如诗集中的这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书的版面设计令人心情平静,翻开后文字的美那么自然就涌出来。
看安宁老师对内容的解读,了解诗经背后的深层含义,看许老对诗经的翻译,发现原来诗经翻译成英文也那样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许渊冲许老的翻译“We stand so near yet we'll be poles apart soon;In a moment flowers will fall and wane the moon.”
读着手中的这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真切感受到了书中所传递出的文字美。
对于翻译,许老曾说过“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才是高标准”“译诗如能既真又美,那自然再好没有,如果二者不能兼得,那就只好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许老提到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来自哪里?许老在自传中给了答案。
小时候,许老的父亲,会要求许老把文房四宝整理好,放在最方便的地方。看似小小的生活细节,却对许老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许老将这一习惯,应用到文字中:最好的文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
许老父亲对秩序的要求,按许老的话说,给他带来的是翻译古诗词时的“形美”。而“音美”,则来自于许老母亲的影响。
虽然许老的母亲去世得早,但小时候母亲教他认字的场景,却在父亲的叙述中有所了解。许老母亲教孩子认字很形象,纸张上一面是字,另一面是图画。除了教认字,许老母亲留下的书本中,有两本图画书,书上的图画,引起了许老对“美”最初的爱好。
不仅许老的父母,给许老带来形美、音美的影响,还有哥哥。小时候许老有不认识的字,就会去问哥哥。哥哥曾经读过的一个寓言故事,因为寓意,有了“意美”;因为图画,有了“形美”;因为押韵,有了“音美”。
父亲的“形美”、母亲的“音美”、哥哥的“三美”,都对许老日后译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开始许老并无察觉,反倒是在写回忆录时,才发觉家人曾经的种种,早已融入到他的翻译中。
看到许老的回忆,忍不住想,为人父母的我们,又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未来,又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谁也不知道。
或许,能做的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提升自己对美的感知。如何提升对美的感知?读美的书籍是途径之一,比如《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如此美的一本书,书美,文字美,翻译也美。书中收录了许老翻译的《诗经》、元曲,有译文,有作家安宁的解读。
翻开《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感受文字传递出的美感。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