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64
2024-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64
尧欲伐三国,但又于心未安,舜虽未直接对是否应该讨伐作出回答,但“存乎蓬艾”与“十日并出,万物皆照”的隐喻则表明,可以让那些不同的国家各自生存:“存乎蓬艾”表现为一个自然过程,“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则意味着不同国家可以如同为十日所普照的万物一样,相互并存。
这里隐含着两个方面的观念。其一,不要执着于政治上的是非之辩,这与庄子批评是非之分的立场基本上一致;讨伐以是非之分为前提,既然是非之分无需执着,则此类举动也就失去了依据。其二,庄子借舜之口肯定,根据自然原则,可以让这些国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政治模式去生存,如同“存于蓬艾”之合乎自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7d68c0902f5fa0f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10459318533e9e0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5713aedca18d621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d16ced1cf0573e9a.jpeg)
在庄子看来,十日尚且可以让“万物皆照”,为什么德性比日更高的君主(尧)不能让这些国家存在下去呢?这里显然同时隐含着政治上的宽容观念。庄子既在认识论上强调齐是非,又在价值观上注重自然,在这一段中,以上两个方面具体地体现于政治领域。
稍作分析便不难看到,庄子的上述观念内含二重趋向:一方面,从“齐物”的立场出发,要求超越界限和是非之辩,这是对“分”和界限的否定;另一方面,从自然的原则出发,又逻辑地倾向于政治上的宽容,包括对政治多样性的容忍。
这两种观念内在地交错在一起,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庄子思想系统的内在张力。从总体上看,庄子既在本体论上强调齐物,又在价值观上注重自然,齐物要求消除差异,自然则既与本然的存在形态相联系,又意味着事物可以各按自身规定发展,在逻辑上,自然的后一重涵义与齐物之间,似乎呈现某种紧张。事实上,在一个具体的思想家那里,思想的复杂性就在于:一些似乎有差异甚至彼此内含张力的观念,往往交错或并列在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15a573159c14fd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