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的老板亲戚
王某是老板的姑姑,大字不识,被安排在食堂里做帮工。
有一次,
财务主管发觉食堂大米的采购量不正常,告知老板。
老板将厂长叫过去一顿训斥,觉得管控不到位。
一个人一天怎么也吃不下5斤米吧。
为什么每人日均大米的量在六斤呢?
厂长也觉得不正常。
员工又不是饭桶,哪装得下这么多?
厂长观察了几天,不存在员工人为浪费现象,
但大米却依旧用得特别快。
有一天晚上,
厂长到供应商那里处理一些突发事情,回来得晚,
无意中发现门卫室有三袋大米。
忙问是怎么回事。
保安支支吾吾,
说是老板的姑姑准备拿回去喂鸡的。
厂长一下子明白了,
大米为什么吃得那么快,
原来是被人偷走了!
不,不能说偷,是明目张胆地拿走了!
这个人是老板的亲姑姑,弄不好,得罪人。
但老板的姑姑这么做绝对不地道,
必须要马上坚决予以制止。
但怎么处理合适呢?
厂长思考再三,觉得先找老板的姑姑谈一谈。
只要她以后改过,
不再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这事就过去了。
毕竟是老板的亲姑姑。
要是真把这个姑姑开除了,老板情面上恐怕也不好过。
厂长便嘱咐保安,这个米任何人不允许往外拿。
如果老板姑姑找他麻烦,让她找他。
第二天,
还没等到厂长找这位老板的姑姑谈话,
这姑姑已经脸色铁青地跑到办公室大吵大闹。
”你算哪根葱?“
”我拿点米回去喂鸡关你什么事?你凭什么不让拿?“
”这是我亲侄子的公司!”
“我爱拿什么就拿什么,你敢放什么屁?”
她直接冲到正在安排事情的厂长面前,大喊大叫。
老板的姑姑年龄不小,五十好几的人了,
身体倒还硬朗,声音倍高。
很快,办公室集了很多人,
老板也被吸引过来。
厂长克制着愤怒,
看着老板,说,”您觉得怎么处理?"
一屋子的目光聚焦到老板身上。
老板的这位亲姑姑十分得意,走到他侄子面前,说“你让他走!”
老板脸胀得通红,姑姑太糊涂了。
拿米回去本不应该,
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对他下命令,太不象话了!
他只有一种选择,大义灭亲。
原本他想着,
让姑姑在他公司的食堂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能帮他看着点家。
公司里有一个亲戚也就多了一双眼睛。
没想到,姑姑却老糊涂了。
不仅没帮他,
反而做了损害公司利益的事,
还公然和厂长作对。
自己不开除难以服众。
结果没有悬念。
老板当众开除了自己的亲姑姑。
这位姑姑贪图小便宜,
明明犯了错却仍然糊里糊涂。
还把事情闹得满城风雨,
逼得他侄子不得不开除她。
有些人以为自己与老板或者领导关系好,
有后盾,就忘了自己的本份,
搞特殊,占便宜,还口出狂言。
自以为自己就是老板。
作,往往作到最后,就把自己的工作作没了。
其实别人的财富跟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管他跟我们是什么关系!
别人的就是别人的!
任何时候保持冷静头脑,
做自己该做的,
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守良心,尽本份,拚全力,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推崇,
职场人生才会顺利。
以下是张姐在故事背后引发的感想:
由于工作关系 ,我经常与一个中小企业老板接触,
他们刚创业的时候喜欢用自己的亲戚,
有些是用在重要岗位上,比如厂长,主管等,
有一些用在不太起眼的地方,比如仓库管理员,食堂等。
他们用这些亲戚主要是两点考虑。
1.
觉得自己人可靠。
不用担心背后搞啥小动作,
知根知底并且对自己绝对忠诚
不必担心流失与背叛。
2.
安插眼线。
新公司人多事杂,
老板又不能亲临一线,许多事情真伪难辨。
如果在一线安插自己的眼线,
可以收集信息,了解最前沿的真实状况。
按理说,这两点也不无道理。
创业初期找到忠于自己,绝对服从自己的员工有难度,
亲戚恰好具备一定能力倒的确能暂时解决用人问题。
安插眼线之事,听起来也颇有道理。
不过,
这些使用亲戚作管理者或者亲信的创业者,最后往往一团糟,
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阻碍公司发展,
有些干脆弄到倒闭,公司没了,亲情也没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这些亲戚有意或无意中容易狐假虎威。
具体表现为:
1.
在心理上认为这是自家亲戚的公司,
有优越感,有主公翁姿态,认为自己有发言权,
自然而然处理事情上,
轻易就把自己摆在“与老板同级”的层面上
多一个亲戚,给公司的人员增加多一个老板的错觉。
一个公司里,发言人多了,管理自然混乱。
该管的在管,不该管的也在管。
2.
信息泛滥,添加个人色彩,误导创业者。
亲戚素质不同,角度不同,理解不同,
还本着“为了老板好”的心理,
汇报时容易增加自己理解的一部分,
往往这部分就会颠倒黑白,或者曲解人意,
使真正有才之人蒙受委屈,留不住人才。
3.
亲情之中渗透利益,帐目不清。
象这个拿大米回家喂鸡的姑姑一样,
自认为与老板是一家子,
公私不分,打破公司正常管理秩序,
到最后老板不是老板,
亲威不是亲戚。
所以,建议创业者慎用亲戚。
因为用着用着就偏离了初定的轨道,
里外不是人。
往往到最后,亲情没了,事业也没了。
同意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