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3月2日股市前瞻(原创姚尧)

2017-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工行谢韵珊

昨日(3月1日)上证指数上涨5.20点,收盘报3246.93点,成交量为2259亿元,如下图所示:

转发3月2日股市前瞻(原创姚尧)

在昨日的文章中,姚尧提到:“站在均线系统的角度而言,上证指数才刚回落到十日均线,整体趋势还是向上的。喜欢做短线的投资者可以做些高抛低吸,但在仓位上还是维持前期七成左右的观点不变。”昨天和前天的观点一样,今天和昨天的观点一样。

今天继续聊长平之战。在昨晚的文章中,我们论证了一旦战争陷入持久战,则赵国必败无疑,这与长平守将是廉颇还是赵括无关,两者的区别只在于秦国付出的成本高低。今天我们来讨论,赵孝成王为什么会选择赵括来替代廉颇。

我们昨天已经说了,赵孝成王是因不堪忍受持久战的折磨,为了尽早结束战争,而替换固守不出的廉颇的。既然如此,赵孝成王必须换一个善于进攻的将领,那么该换谁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换李牧,但李牧当时在北方抵御匈奴,职位也很重要,不能说换就换。再者李牧抵御匈奴也是以防守为主,最多也是搞搞防守反击,没有太多主动出击的成功经验。另外,李牧抵御匈奴主要是用骑兵,可是秦赵之间的战场主要是山地,李牧过去的打法能否快速适应于长平,这些都是问题。站在赵孝成王的角度而言,他最理想的将领,当然得善于主动攻击,善于山地作战,最好还有曾经打败过秦国的成功经验的。这样的将领曾经有过吗?有的,他的名字叫赵奢。赵孝成王立刻想起来了十年前的阏与之战,当时赵国的国君还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当时秦国的军队驻扎在阏与,赵惠文王问廉颇和乐乘能不能打?回答都是道远险狭,不能打。只有赵奢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果然打赢了。具体怎么打赢的的,我们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都有。简单来说,就是一开始装作保守畏惧的样子,然后乘秦军不注意的时候发动突袭,抢占有利地形然后发动猛攻。在赵孝成王看来,眼下的长平之战和十年前的阏与之战颇有类似之处,都是对阵秦军,都是山地作战,甚至都是廉颇认为不能打,但那场仗人家赵奢最后打赢了,而且是速战速决!可惜的是,如今赵奢已经不在人世了。不过,好在他还有个儿子,而且据说兵法比他爸学得还好。是的,赵奢的儿子名字就叫作赵括。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括接受任命准备出发前,赵括的母亲面见赵王说不可以让赵括为将。这段话历来被后人赞许为赵母有先见之明,但我却相当不以为然,因为这段话根本就没有说到点子上。赵母说:“赵奢担任将军时,跟下属关系非常好,拿到奖金都会分给属下,每天忙于工作,从来不过问家里的事情。可是赵括当了将军后,他的属下都很怕他,拿到奖金都是独吞,然后去想可以哪里买到便宜的土地。国王您觉得赵括和他爸爸是一样的吗?”实事求是地说,赵奢的品格确实很高尚,但世上的名将有千万种,并非每个名将都必须要有这么高尚的品格。更何况,赵括又没有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只是在属下面前树立权威,自己赚来的奖金自己存起来,想买几套好房子,这有什么错?怎么就不能当将军了?所以赵母的这番言辞,赵孝成王是不可能听得进去的。尤其读者注意“王以为何如其父”这句,赵孝成王是因为赵奢的原因才起用赵括,结果赵母是从品行的角度来说赵括不如其父。换句话说,赵母等于默认了赵括的能力不逊于其父,而这就是赵孝成王想要的。赵孝成王就盼望着赵括能像阏与之战中的赵奢那样也在长平来那么一下子,赵母的劝谏反倒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至于其他人反对赵孝成王对赵括的任命,最主要的理由也无非是他缺乏经验。这句话如果换作年长者或许会听得进去,可偏偏赵孝成王自己也是个年轻人,而年轻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倚老卖老,瞧不起年轻人没经验。再者说了,廉颇倒是有经验,可那又怎么样呢?他的经验只能死守长平,可我现在国力已经耗竭,没有钱粮可以供他继续死守了,他知道吗?他的经验不能帮我打败秦国,却可以拿来拒绝我的军令,我要这样有经验的老将干嘛?为什么不起用一些听我命令的,有冲劲的年轻将领?因此,当赵孝成王认定赵括之后,别人越劝反而会越发坚定他起用赵括的决心。

我们接着再来讨论赵括。多年来我曾经反复思考,如果我身处在当年赵括的位置,该怎么办?有可能嬴吗?随着年岁渐长,我的答案也在改变。我现在的想法是:如果三十岁以后的姚尧是当年的赵括,我会使出浑身解数,找出一万条理由来推掉这项任命。如果是三十岁以前的姚尧,特别是二十五岁以前的姚尧就是当年的赵括,那结局就会和赵括一模一样,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请大家为赵括设身处地着想。首先,这个年轻人很有理想,否则的话他就不会饱读那么多兵书了。其次,这个年轻人很有水平,否则的话就不会所有人都辩不过他了。可是就这样一个既有理想,又有水平的年轻人,却没人看好他,包括他爸爸。理由是他嘴上说得一套一套,但没有实战经验,把什么事情都想象得太简单。你觉得赵括会服气吗?他心里一定这样想:废话,你们从来就不看好我,不给我锻炼的机会,我能有实战经验吗?辩不过我就拿经验说事!鄙视你们!

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决定启用他,而且是力排众议起用他,而且是要把整个国家命运都交给他。如果你是赵括,你会怎么想?这是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的知遇之恩啊!我的父亲不看好我,我的母亲不看好我,可是国王却如此看好我,我怎么能不粉身碎骨以报?我还怎么可能不听他的话?既然国王想要进攻,我还怎么可能不进攻?

不仅如此,赵孝成王还给赵括增兵了。当时廉颇驻守长平时只有25万人,但赵孝成王又给赵括增加了20万。如果赵孝成王不是让赵括进攻,给他增加这20万干嘛?廉颇25万就能守住长平了,现在给赵括45万,难道还能只是死守?所以,根本就不是什么赵括轻敌骄兵才进攻,而是赵孝成王在他出发前就已经给他定好的战略,让你去就是为了让你进攻的。

今天的读者可能对这45万没什么概念,下面我就仔细算给你看。当时赵国的总人口最多只有三百万,打个对折可以得出男性的人数约为150万。假设当时的人均寿命在60岁左右,又假设适合耕战的青壮年男子年龄大约在18岁至48岁之间,也就是三十年,这样又打个对折,可以大致推算出青壮年男子的人数是75万。李牧还要在北方率领20万军队抵御匈奴,扣除之后只有约55万。那么再去除跟随赵括驻守长平的45万大军,就只剩下10万青壮年男子,如果再去除与其它国家边境线上的驻防,赵国国内还剩下多少青壮年男子?换句话说,赵孝成王为了打赢长平这一战,已经把整个国家全部押在赌桌上了。更关键的,赵括领兵出征的日期是在农历七月,大军从邯郸到长平往返怎么也得一个月时间。换句话说,赵括所面临的处境比廉颇还要艰难得多,虽然人数比廉颇当时多出近一倍,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打持久战的资本,因为赵国国内已经没有人了。秋天的庄家根本就没有人去收,收了也没有人能运到长平来,赵军必须速战速决打败秦军,然后带领军队回国收粮食。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中计不中计的问题,当时的赵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秦军主力决战,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否则即便他不在白起的包围圈里饿死,四十五万大军也得在长平城墙上饿死。有个成语叫作“饮鸩止渴”,你以为真有人会喜欢喝毒酒吗?关键在于当时的局面是不喝毒酒就肯定会渴死,那也就只好喝毒酒碰碰运气,万一毒不死呢?

因此,赵括自他接受赵孝成王任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必然会是个悲剧。也许他真的是一个天才,可是历史没有给他展现天才的机会。所有伟大的人,无论他的天赋有多好,都是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最终走向辉煌顶峰的。赵括的悲剧在于,他第一次获得机会就注定失败,而第一次失败就没有了重头再来的可能,只能在历史上留下被人嘲讽鄙视的骂名。

最后说一点我自己的经验吧,大概在我三十岁之前,我每天都在寻觅机会;而在我三十岁之后,我每天都在拒绝机会。一个人的天赋固然很重要,努力固然也很重要,但一开始就做“对”的事,这个更重要。我看到过太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耗费了太多时间精力在一些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在我们这个时代,每天都有太多太多的机会扑面而来,但其实真正适合你的、能让你做出成绩来的机会是很少的。就好像,我们的股市每天都有很多涨停板,但那些天天努力去追涨停板的人,又有几个能赚到钱呢?有太多太多的机会,外表看起来铺满鲜花,走到近前就发现下面全是陷阱。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