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台
小时候能在自家村里看一场电影,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了。全镇就那一个放映队,各村还要轮流转,要是一个月能排上一次就很不错了。于是就到外村看,有时同一场电影看上几遍都不烦。
那时在本村看电影是要占地方的,有的甚至提前半天去。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可以保证自己在银幕的正面以增强观影效果,二是可以坐着看以避免太劳累。占地大多是一个人拿了杌子找个合适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家来看电影的人数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一直守着直到家人来坐下。当然也可以不用占地方,那就只能在放映机后面站着挤了。那时由于村大人多,小学操场在放电影时可就人满为患了。为了保证放映秩序,看电影的人一般分为三部分:放映机前是稍矮点的马扎,放映机后是几排稍高点的櫈子,再后面就是站着的人群了。
那时晚上放电影是经常出现晃台的,晃台都是发生在最后面那群站着看电影的人群中的。记得有一天晚上放映巜奇袭白虎团》,天还没擦黑,整个操场就已经被人群占了大半,放映机后面除了那几排坐凳子的,站着的人也有了好几层。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彩色电影,且里面的各种翻滚打斗动作尤其吸引人。怀着对电影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已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就连银幕的反面也都坐满了人。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看来,今晚是注定要晃台的。
伴随着马达的轻鸣声,一股久违而亲切的汽油香味便钻入鼻孔,舒服得想打喷啼。而放映机旁一根直竖的竹杆上的白炽灯也亮了起来,从前面往后看,便见人群越来越高,像大海里从远处慢慢赶来的巨浪,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操场。
电影开演了,但首演的并不是正片,而是加演,一般是普及农业知识类的,约十五分钟。那时我年龄小懂事少,直管这种片子叫假演,总认为不是正片,所以假演时整个人群并不见得异样。
正片开始了,伴随着那铿锵有力错落有致的鼓点,鲜明的人物个个身怀绝技出场了,或空翻跟斗或旱地拔葱或鹞子翻身,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只惊呆了双眼,只忘记了呼吸,只凝滞了空气……忽然片子中断了,那个白炽灯亮了起来,只见放映机旁边的保卫踩在椅子上,拿了根长长的竹杆正向那群前呼后拥的波浪似的人头用力敲去,哪里晃得厉害就往哪里敲……原来是晃台了。直到把站在后面的人群敲得风平浪静,电影才又继续接演。电影总共四盒片子,中间却断了七回之多。以前看电影也有过晃台,但这次最厉害。在印象中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一直以来总认为晃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人多么,且都站着,稍有一个立足不稳,便你传我我传你的挤下去了。过年看大戏不也这样么?只不过人都是站着的,也无可厚非。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对晃台的看法。一个比我稍长的发小在一次聚会上说,晃台都是人为的,是故意的。都是一群年轻男女站在最后面,故意去蹭一下去挨一下,然后便能亲密接触了,于是就出现了晃台。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晃台的真相,但我知道,这位发小是经常站着看电影的。
或许只在那个年代才有晃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