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性信念的处理方法

2023-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LonaX

固化的情结性信念在心理表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评判,比如“你怎么那么笨?!”;也可以是意象里的人或动物的一些认识或者想法;也可以是一个难于改变的意象。

处理情结性信念的方法可以辩论讨论,也可以和意象对话,发现信念形成背后的心灵故事。

一、讨论辩论

对信念提出疑问:

真的是这样吗?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会怎么样呢?

二、意象对话

进入意象,可以向意象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感觉的?

比如意象是一只在不停地劳动的牛,通过对话发现它的信念是:要不停地劳作才有饭吃。则可以问它: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对话来动摇它的这个信念,然后改写信念,比如“要吃饭需要干必要的劳动,但不需要不停地劳动,也需要休息”。最后瓦解信念,不再用这单一视角看问题,比如“真的是这样吗?不劳作就一定没饭吃吗?还有其它的可能吗?”等等。

三、改写心理故事

固结的信念在我们的内心往往会表征为一个难于改变的意象。比如一个人有一个信念“我是不好的”。这个信念在他心里成为一个意象:一个小孩总是困在山洞里,无力无助,等待别人来救他。

这个时候要通过意象对话来追溯这个信念背后的心理故事。问小孩的感受,问这个山洞怎么样的一个山洞?他是怎么来到山洞里的?他的爸爸妈妈到哪里去了?然后根据孩子讲述的故事来改变故事。

比如孩子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可以回答:哦,那爸爸妈妈到哪儿去了?

孩子可能会说:干活去了。

这时可以说:哦,他们要干活,所以不陪你了对吧?

小孩可能会回答:是。

这时可以说:他们为什么不陪你,去干活呢?

孩子可能回答:因为要赚钱吃饭。

这时可以说:所以爸爸妈妈出去干活养家,不是不要你了,对吧?看看爸爸妈妈回家之前,你可以做点什么等他们回来呢?有没有小伙伴可以一起玩?等等。

这样心理故事就被改写了,从而信念被松动了。这样的心理故事是体验者的内在故事,体验师是无法预知的,所以需要根据体验者的体验,顺势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