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我的教育观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01剑客

      谈到教育,我们总绕不开孔子,孔子被誉为世界级的大教育家,有着丰富的育人智慧和教育实践经验。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角度讲,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弄明白三个问题,第一,是什么;第二,为什么;第三,怎么做。这三个问题会贯穿这件事的始终,少一个或者一个不明白,那这件事就是一笔糊涂账,会带给人茫然。

      大教育家孔子对于这三个问题是想透彻了的,所以他的教育行为始终都贯穿着这三个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做。在孔子看来,教育就是由老师组织学生坐在一起,大家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志向与思想。每一个学生都不一样,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不能一刀切,不能用一把钥匙去打开所有的锁。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他有意识,也有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随着阅历渐增也会形成他自己的认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水平。这样的结果是由学生的心理、遗传、家境、家教、阅历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这样的他就是学生本来的自己。

      那老师干什么呢?老师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解,加以研究,帮助学生找到他要走的那条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自己,进而激励他在通向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跑道上去奔跑。而非不做研究,不通人性,指着这个说“我希望你这样做”,指着那个说:“你这样做不行。”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想让学生依照你的设想去成为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教育行为与教育目的相背离;殊不知这已是背离了教育的,走向了功利,再去谈教育就已成为一种妄语。

        我们不妨回到《论语》中,再看那一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有一天,作为老师的孔子组织大家坐在一起谈论各自的志向。孔子先来一个开场白:今天大家都在一起谈谈自己的志向,你们不要觉得老师比你们大几岁就不好意思说。平日闲居时,我也曾听到大家说‘没有人了解我啊’,那现在有人想了解你,你会说些什么呢?(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谈话聊天,需要有一个宽松的氛围,营造谈话的氛围是为师者必备之技能。如果学生在你面前紧张兮兮,畏手畏脚,那样学生会说出什么心里话呢?孔子一个开场白就营造出一个宽松舒适的表达氛围,仁心可近的形象跃然而现。

        子路是孔子学生中年龄较大的一个,他不假思索,站起来就说:“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外国的军队侵犯它,又遇上饥荒。面对这种情形,如果让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的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听完,没有表态,只是微微一笑。(夫子哂(shěn)之)

        子路是一名可以拿着兵器上战场作战的勇士,他很率性,显得鲁莽,有想法直言不讳。但是他有自己的志向,孔子对此微微一笑。细品一下,我们不能否认孔子对子路的志向和想法也是赞赏的,对他表现的方式则采取保留的态度。因为孔子认为做人要温、良、恭、俭、让,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锋芒毕露。和别人说话时,要让对方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不要轻率鲁莽,直言不讳,不要让人如闻战鼓。相信这微微一笑,会引起子路的反思,能让子路在自我认识上再向前迈进一步。微微一笑是对子路发言的一个总结,也是引发思考的一个导向。

      孔子又问道:“冉有,你有什么志向呢?”(求,尔何如?)

      冉有回答说:“ 一个六七十 里或者五六 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 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 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继续问道:“公西华 ,你怎么样?”(赤,尔何如?)

        公西华回答说:“我 不敢说能做 到什么,但愿意学 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 时候 ,我愿意穿 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最后问道:“曾皙,你怎么样?”(点,尔何如?)

          弹瑟的声音渐 渐稀疏下来 ,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 能不一样。”(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说说你的志向。”(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曾皙回答说:“(我和 )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莫(mu)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i),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至此,由孔子组织的这次述志交流会结束了。子路、冉有、公西华出去了,曾皙留下来问孔子。“您为什么笑子路?”

        孔子说:“他说话毫不谦让。”

        接下来我们回到教育的话题,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有的侧重于强国,比如子路;有的侧重于富民,比如冉有;有的侧重以礼治国等。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孔子并没有否定他们的志向。所以教育不是由老师从根本上否定学生原来的基础,或是将他们原有的价值体系打乱推翻,再去帮助他们重新构建你认为的、能成功的价值体系。而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他更加坚定地朝着他向往的那个自己去持续奋斗,从内心焕发动力达到他自己想着的那个目标。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了让每个人按照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去成长,实现心中的蓝图。

        教育是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从学生内心焕发动力,而非由外而内去强制。

        赵丰平校长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教育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自己,成就自己。这无疑体现着一个教育大家的情怀和格局。

        教育也有百家争鸣,一家一论述,要想懂得,还得需要回归本源,即教育就是孔子和学生坐在一起谈论志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