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心理舒适区是改变的障碍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施吉涛

    之前聊了改变就是创造新的经验取代旧的经验,然后不断强化,刚才意识到,真做到了“经验”本身也会成长,譬如现阶段的经验如此或者不是完美状态,那么我们不断的学习,成长,练习,这部分就具备了自发成长的能力了

      之前聊过,我们相信了多年的一些东西或者形成习惯的东西,它是被我们大脑不断重复和强化过多年的,所以会特别牢固,那么当决定改变那一刻开始,就要有一种觉悟,我用十年养成的习惯,至少需要一到三年来完全改变

    所以才会有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类的故事

  之前一个前辈讲七年就是一辈子,大体逻辑和思路是用七年的业余时间持续学习练习完全可以把一门技能从零开始学到精通的程度,所以他自己磨练了销售,演讲,投资,自学能力等,当这些能力织成自己人生的网时,他已到人生半百之年,依然在奋力进击,壮心不已!

  我们回过来看看我们固有的认知,经验,立场等,会发现一个特点,过去的经验是我们的“舒适区”

    已经形成的立场,认知,经验,让我们可以“偷懒”感觉到安全,舒适,譬如就按照现在的想法去生活,工作,学习就能做到生活不会太糟糕,工作安逸,学习刚好及格…,这是一种极其“安全”的状态,这些东西就如我们人生的壳,把我们保护得非常好,但是,大多时候他是有效的,或者说一定周期内,它勉强管用。

  人生几十年,我们的壳总是在被动的被打碎,有至亲的人离世,有突发的疾病,有自然灾害,有全球范围内的传染流行病,有经济危机,创业失败,我才二十多岁,以上这些都经历过,有一部分是朋友亲历的,实际上大多数人都经历或者见证过,只是影响大一些或者小一些,从微观来讲,也就是个体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受到影响

  世界总有它自己毫无规律的计划,我们总在随机和偶然中手忙脚乱,要么在惶恐中度日,要么被意外击倒,再爬起来需要很多年,要么直接被打倒在地,就地躺平…

    以前提到选择,选择有一个前提条件:自由意志,如果我们接受这一切,那么这辈子就有无数“枷锁”

  如果不接受,又当如何,我们继续来琢磨改变吧,我们看到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几乎全展示了“不屈”,“韧性”“强大”“希望”等等,我们需要拔开诸多认知上的迷雾,让这些力量一点点得到释放

  继续回到我们自己这里,舒适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应对方式

  我们先来破除一些误解,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舒适,几年前的“变形计”就通过环境交换体验人生,收获教益等,对彼此来说,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舒适区”,但是呢,原来的环境相对糟糕很多的,有机会重新审视之后,它也许不再是舒适区了(这里姑且不论节目是非)

  心理舒适区也不意味着熟悉的环境,我生活的地方换了几十个,小时候,家是最舒适的,后来是学校宿舍,再后来是工作的城市,有很多环境是熟悉的,但很多都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我们见过世界的广阔,大海的蔚蓝,物种的丰富,知识的无穷,归来大概还是原来的样子,这里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应对方式,或者说和一切的互动和交际

  再细化一下就是我们如何“解题”,回到个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有这些解题方式

  1、解决问题 2、自责;3、求助;4、幻想5、退避;6、合理化

  是不是很熟悉,以上的方法我都用过,那么哪种解题方式最好呢?或者自己最常用哪一种呢

  这里我们再继续细化,可以把一切行为分为行为上的和心理上的

  行为上的如冷了加衣服,饿了吃饭,或其他心理上的,被人骂了,愤怒,看到老虎,有人是恐惧要逃跑有人好奇,要用石头丢它…

    现在我们开始理解了,心理舒适区是最熟悉最常用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方式

    再想想我们常有的一个困惑: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我们反复的重复过去,必然得不到新的结果和反馈呢

  我们继续来琢磨舒适区,这里有一个显著的感受: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混乱的本质是无知和未知,它永远都在无限延伸,超越所有已知状态、思想和学科的边界秩序则是已探索的领域。它是源远流长的支配等级和社会结构,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做出的进化。秩序是部落、宗教、火炉、家与国;它是有孩童玩耍的温暖客厅,是国家的旗帜,是货币的价值人们天生喜欢秩序,在秩序中人们可以做长远打算,感到稳定、平静和自信,因此我们都倾向于留在熟悉的地方,坚持已有的思想观念。

]——《人生十二法则》

  对混乱恐惧和对秩序迫切需要的力量像平衡摆球一样让我们不断回到原点

  之前一朋友提到,自己的恋爱,总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和大多数人的恋爱关系都是无疾而终,那时想到的是她缺乏一种信任的能力,现在再来看,也许是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理解关系的模式,不对关系抱有期望,随时准备离开,过一个人的生活。

    这里就出现一个有趣的点:我们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应对方式去生活,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现实问题创造或设计一种解决方案

    如果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再试着关注当下的困境,还有自己需要的幸福快乐,再联想创造新经验的意义,会不会发现心理舒适区没那么值得留恋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