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烧饼
在长春工作了六七年,竟然,不知道长春还有一种那么有名的小吃,名叫马家烧饼。
从时间上推算,有着三十三年历史的这家小店儿,应该是开张于一九九零年。
我是一九九一年,从内蒙古的赤峰,调到长春工作的。
也就是说,我到长春那年,也是马家烧饼这家小店刚满一周岁。
一定是抓周,这个小店儿的“周岁礼”那天,老板或许是老板娘的运气不错,抓起了一个份量十足的大金豆子。
不然的话,一定不会开成今天这样,已然是与庆丰包子一模一样的,红遍大江南北的大“网红”。
知道这家小店,还是无意之间,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南方的小姐姐,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吃上这口让她朝思暮想的烧饼。
才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开了十多个小时的私家车,顶风冒雪,丝毫没有把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放在眼里,专程赶过来的。
说也凑巧,刷到小姐姐在马家烧饼的小店里,大饱口福那个视频的时候,正是我最想吃东西,但是,常识告诉我,又不能吃东西的上床休息之前那个时间段。
如果,我没猜错,那个时间段,刷到了你最喜欢吃的东西,当时绝对不可能只是你的脑子想想的问题了。
包括你的肚子,你的口腔,你的嘴巴,可能会同时发起某种强烈的响应。
也就是从那天起,一到夜深人静,那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我满脑子都是,那个远道赶来的小姐姐,大口大口地吃着烧饼的画面。
即使,你把她吃烧饼的那个视频调到静音。也能从她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烧饼的那种面香。
之前,有人说“二里地,赶张嘴,不如在家喝凉水。”
那是在交通极其困难的过去。
如今,毫不夸张地说,大家在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最最烧脑的功课,是不是“首先”都做给了“到哪里,去吃啥”。
“主打一个吃喝玩乐”。
“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大抵都是以这种顺序开始并结束。
甚少,单冲这个语序,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
那些所有的“其次”,都沦为其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即使吉林市距离长春,不过是一脚油门的事儿。
可是权衡再三,还是没拿出南方那个小姐姐那么大的决心。
身边总是有人,在做着与那个来长春吃烧饼的小姐姐同样的事情。
有些人,为了吃一口正宗的火锅,一干人飞到了成都。
有些人,为了吃一顿正宗的广东菜,举家飞去的顺德。
也有人,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独特的味蕾,奔着那款“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专门去了趟湖南。
在今天看来,关于“距离不是问题”这句话,能够让人产生的联想,首先应该是“美食”。
至于“其次”是个啥?
爱啥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