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真的存在吗?(一)——读《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01引子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某某功名心甚重,上下打点日久,终于要有个晋升机会,谁知通道刚刚接轨,办事的领导突然转调他方,这事就耽搁下来了。某某不甘心,又另寻他法,通道刚刚接轨,办事的领导竟然又调走了,这下某某没办法了,只好感叹自己命不好,还得老老实实继续在原本岗位上干下去。
这种事并不鲜见,很多人都遇到过。那么,人生路上无论是坦途或是坎坷,是什么导致的?人生的背后真的有那么一种力量来支配你吗?我们的努力在命运面前到底有没有用?带着这些疑问,我打开了《了凡四训》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解惑,但是看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我指明了方向。
02《了凡四训》是啥书?
《了凡四训》是一位生活在明朝后期叫袁了凡的老先生写的书,书中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所以叫“四训”,至于了凡先生是什么人?请各位看官自行搜索,我不再赘述。此书是老先生写给自己儿子的,目的是教育儿子做一个好人。用现代的话描述,就是“干货满满”,对于一个人应当怎样度过一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03读《了凡四训》干啥?
今天开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读《了凡四训》,不单纯是为了练笔和知识输入,更是为了提高身心修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期和读者朋友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小小的回顾,清洗身心障碍,放下重担,轻装前进,更好的面对此后的人生。
所以我在这种文章里除特殊情况不配图,只是做个兴趣,欢迎大家多留言交流。
04这本书容易读懂吗?
有高中语文知识水平的人,理解基本没有问题。能看懂西游记就能看懂这本书。有些字词和今天用语意义不同,只是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不同罢了,做人的道理从来没有变过,所以不用担心读不懂。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强调实践,读懂了没用,做到了也不一定有用,要一辈子做到才行。
05有读书计划吗?
有的。《了凡四训》的内容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了凡四训》的篇章内容和我自己浅薄的感悟。目前基本的计划是按照书中内容分段,每天进行一个主题。计划15天读完。因为平时工作很忙,过程中如有调整,敬请见谅。如果有理解不对的地方,也请朋友们指出,共同进步。
06第一篇: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这是了凡先生自述了。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篇文章是了凡先生写给自己儿子看的,书中语言并不晦涩难懂,基本是明朝时期的白话体。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很类似。以我的感觉,这本书叙述很平易近人,不需要翻译。
了凡先生小时候没有了父亲,他母亲估计是根据这种情况,觉得钱再多人没了也没用,学医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长寿才有意义,所以叫了凡先生不要考公务员了,学学医学,养养身体,还可以治病救人,说不定还能成为名医,一辈子吃喝不愁。
这里很容易读懂,但我们不要轻易翻过去,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我们中国的传统读书分子,古时候叫士大夫,他们和我们这些搞工商、搞技术、搞文创什么的不一样。他们身份上是“士”,而我们在古代是“农、工、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在当时天然就很高,而且研究的也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有些人也重视技术和科学,但是那不是主流。
第二,士大夫自从宋朝开始,产生了一种思想,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话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范仲淹说的。这种思想是讲一个知识分子,最好“学而优则仕”,学了一肚子文章,卖给帝王家,换个官当当,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富贵,还要做一个“良相”,就是做一个好官,把天下治理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第三,如果知识分子没法做官,不管是考试考不好,还是家里有事出不去,或者自己身体有毛病,体力不行,那么最好的前途是做一名医生。这种想法有他的道理。做官和做医生看似距离十万八千里,实际有想通之处。做官实际上就是“医国”,做医生呢,自然是“医人”了,都有医治的含义在里面。这种思想从哪里来?实际出自道家的经典《黄帝内经》。后来和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一结合,就流行天下一千年,直到今天,还能看到这种思想若隐若现。
显然,老夫人也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她因为丈夫早逝,希望孩子不要太用功,累坏了身体。归根到底,人最珍视的还是自己的生命,生命不健康,做官有什么用?
现在好多朋友们热衷于写作,好多人专注于写写写,甚至好多大神因为长时间赶稿,休息不好,运动不足,睡眠质量不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亚健康状态,大家忘记了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身体,才是思维源源不绝的源泉。所以,在这里我也提醒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阅读、运动、写作、思考,千万不能忽视运动。
好了,夜深了,和大家强调身体的重要性,我也要抓紧时间睡觉去了,今天先开个小头,后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