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成课》学员心得读书微课

搭建「用户思维」,用生命点燃生命!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16人  60847746eeba

经历了2天「高浓度」的培训学习,打破了我原先对于「化书成课」的理解。

如果说第一天获得了逻辑框架、基本原则是意料之中的烧脑课以外,那么第二天对于附加「应用」的转化方式,那就是意外的惊喜!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有两个核心点需要作为「培训者」注意:

围绕着「用户思维」, 这两点都是在传递出一个信息:不要自以为别人都明白你说的话,请先切换角色视角、降维思考。

在最后一天下午,有针对性的8分钟知识点呈现是检验自己的最好方式,我选择的主题是理解什么是个人品牌,整个设计课件到实战演练都是一个新挑战。

课堂提问

袁茹锦老师在之后的点评环节,也给我3条宝贵的反馈建议:

1.明确课程的最终目标

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可以带来的有效信息。

是否可以通过的价值目标,围绕这个主题设计课程?

是否可以通过精炼的语言,清晰明确的传递给学员?

而我的课件设计的目的,并没用非常完整、精确地传递给用户,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对于课程的实际呈现和预期效果有明显的偏差。

明确的目标,对于绘制清晰的用户画像,降维思考可能性的问题都非常有利。

特别是针对于适用场景,可以更好地规避设计中的风险。

2.学习活动需服务目标

我的8分钟演练中设计了一个「个人品牌圆盘」的设置,参考了古典老师对于个体人生规划的设计,初衷原本是两个:

「个人品牌圆盘」课件页面

在实际的复盘中,袁茹锦老师不停地向我询问设计互动环节的以上目的,发现实际操作时并不能向学员有效的传递。

所有学习活动都需要思考带来什么价值目的。

千万不要为了活动而设计活动。

这两句话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用户思维,不是光知识点传递就可以。课程内容是个整体,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为用户服务」

3.设置学员内化的环节

在第一天设计PPT时,我误以为自己传递的是一个概念性知识,因而觉得不需要学员练习。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很多小伙伴拆解的是更加复杂和理论性的知识,甚至还有本《邓小平传》,却都可以通过框架的搭建,有意识地设置学员转化的情节。

学员不一定记得所有讲过的内容,但是一定记得住体验过的内容。

既然想让学员记住,为何不设置一个转化环节,让学员真正地「动起来」。

任何千变万化的问题,都抵不过自己的下笔实践练习。

「用学习点燃生命,再用生命点燃生命」

线下培训所展现的「互动共创」价值,也是在这种形式中可以加以呈现。

2天的学习环节只是摄入新知,能够真正地为我所用,还是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

在学会「用生命点燃生命」之前,先「用学习点燃生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