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下的我们最易被它缠上,一根艾条轻松搞定
最近,总有灸友反映:春困上身了,上班总是犯困打盹儿。其中一位还不慎被老板逮着,挨了一顿批。可她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控制不了哇。
那么,为什么会春困?哪些人容易春困?又该怎么驱除春困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一、为什么会春困?
困,就是困倦想睡。
春主生,自然界万物生发,清阳上升,人体也顺应自然,将潜藏一冬的阳气由内向外生发。
不过,阳气大量地从五脏六腑走到体表四肢,内里就会虚空,脏腑气血就会不足,代谢能力也会下降。而大脑呢,需要脏腑源源不断地输注清阳之气,才能神清气爽,现在清阳之气供应不上了,自然春困就来了。
一言以蔽之:春困,就是清阳之气生发不起来了,人体无法保持“清气升浊气降”的状态了。
二
3种情况,最易清阳不升
好端端地,清阳之气怎么就生发不了呢?刨根究底,跟3种情况有关。
第1种:体寒
清阳不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被“寒”困住了!
当体内寒气较重时,就需要更多的阳气在体内温煦,以保障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自然,阳气生发到体表的动力就不足了,清阳也就升不起来了。此时,如果外界寒气也重,阳气就会更进一步潜回体内。
发现没?如果“倒春寒”的时间特别长,阳气就很难生发出来,这也是我们提倡“春捂”的原因所在:为了更好地帮助阳气生发。
第2种:肝胆不好
这里的肝胆不好,主要指肝气虚,或者肝气郁滞。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提出“开阖枢理论”,认为少阳主枢,肝胆疏泄正常,三焦气血通畅,则全身阴阳气机得以升降出入自如。
就是说,阳气的生发依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疏泄得好,阳气才能生发得好。
肝气虚的人因为原料不足,而无力生发肝气。肝气虚是什么导致的呢?——肝阳不足,或肝血不足。
此外,肝气郁滞,堵在那里一动不动,自然也生发不了。
而且,肝气郁滞的人比肝气虚的人更容易犯困,因为“肝木克脾土”,肝气一堵,就会影响脾的升清,脾气壅滞就会反侮于肝,肝气郁滞就会进一步加剧。如此恶性循环,春困自然严重得多。
犯困时,我们都会打呵欠伸懒腰,其实目的就是帮助生发阳气——打呵欠是为了吸入清气;伸懒腰是为了舒展胆经(胆经循行身体侧面),生发阳气。
第3种:脾胃不好
有些朋友,主要在饭后犯困,尤其是吃完午饭后,往椅子上一坐,一会儿就呼呼大睡。
这种春困主要责之于脾胃。
脾胃乃人体气机之枢纽,负责升清降浊,脾胃动力不足了,就会“清阳无以出上窍,浊阴无以出下窍”,整个人肯定是懵的。所以,那些痰湿之人总是神疲体乏。
此外,由于“肝木克脾土”的缘故,春季脾胃本就比其他季节虚弱。饭后,气血主要集中在脾胃负责消化食物,头脑气血供应相对不足,而脾胃越是不好,就越会争夺头脑的气血,自然就越容易困倦。
阻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元凶是湿气,就是湿困脾土!
三、这样艾灸,摆脱春困
既然春困是清阳不升所致,与体寒肝郁脾湿有关,那么,用艾灸升阳祛寒、疏肝解郁、疏利水湿,不就能解除春困魔咒了么。
㈠ 艾灸能提神醒脑的头部穴位
百会:灸之,可宣行郁滞、疏理气血、通达阳气。
四神聪:经外奇穴,与人的智能相关,且有四个穴点,故名为“四神聪”。灸之,具有健脑益智、养神开窍之效,对于春困引起的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变慢等,均有改善作用。
㈡ 看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春困?体寒,肝胆,还是脾胃?
1、体寒
重在艾灸几个升阳大穴:
大椎——身体阳气的“入海口”,一穴通七经;
命门——肾阳藏身的地方,肾阳乃一身元阳的根本,升阳必灸;
神阙——回阳救逆的要穴;
气海——益气助阳,一穴暖全身;
关元——体腹部的阀门,封藏一身真元之处;
涌泉——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中阳气。
2、肝胆
重在艾灸疏肝理气的穴位:
肝俞——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
四关——即,合谷+太冲,分属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厥阴居左,禀气之升,阳明居右,禀气之降,故而,四关正好适合了厥阴与阳明的升降属性,主气机的左升右降;
阳陵泉——通利肝胆,疏肝解郁;
三阴交——改善肝血不足。
3、脾胃
重在艾灸补脾气、祛脾湿的穴位:
中脘——促进胃经经气运行,降胃气;
气海——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理气化湿双管齐下;
足三里——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
丰隆——化痰祛湿特效穴;
太白——脾经原穴,改善脾经经气不足的症状;
解溪——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