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圈景观栏目景观设计

清阅||【轻读园冶】江南私家园林营造指南第二记——兴造论:巧于因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1人  一清景观

此篇泛论造园主旨,是全书总纲。

我们如今也常说: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可这所谓“因借”,只是因地制宜与借景吗?

所谓“体宜”,真的是体量合宜吗?

从这篇开始,我们可以学习到,

某些耳熟能详之句更完整的含义,

并且将会被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所折服。

话不多说,开始读书吧。

1.卷一——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世人建造房屋,以工匠为主,难道没听过“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谚语吗?所谓主人,不是指园林的产业主,而是说能主持造园的人。

清说:开头一句便提出,造园需要有主持造园的人,且他的地位极高。就现在而言,应是把握项目全局的主创吧。

说到这可以顺带提提私家园林的建造者,自魏晋南北朝始,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之作风突起,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私家园林之创作;唐时,隐·仕结合的“中隐”思想流行,文人亲自参与造园活动,将士流园林(唐时官僚政治下的特殊风格)推向文人化(文人园林),其中尤以白居易为代表,文人造园家的雏形已出现;宋时,文人园林已几乎涵盖私家造园活动;明时,一方面,由于文人园林已渐成一种造园模式,一大批掌握造园技巧,又有文化素养的造园工匠应运而生,其中一部分则代替文人,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如张南垣父子等,另一方面,一些文人画士掌握造园叠山技术而成名家,也有因业余爱好成为造园家的,如计成。文人、造园家、匠人三者结合,促成文人园林的大普及,以及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此后清朝,虽造园活动广泛,但其明末清初时的生命活力已渐消殆。

(芥子园图谱)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古代工匠技艺之精湛,难道只是操作工具干活的匠人吗?如果工匠只是以雕镂细刻为巧,按照定式制作构架为精,一梁一柱也循规矩而不变通,俗称为“无窍之人”(笨拙之人)也是确切的。

清说:墨守成规而不知创新的一般工匠,是不会成为大佬的。

(鲁班像)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yan上声),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所以凡是建造房屋的,必须先确定建筑基础的位置,按其基地大小而定建筑的开间与进数,根据基地地形曲折而合理布置方整的庭院,这都依赖于工程主持者,是否能得体合宜,既不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非不顾成法只追求合宜。

假如地形有空缺而不规整,应充分利用地形,又何必求端方齐整,屋架何必拘于形制,非三间即五间,一定要造成几进?即使只有半间披厦(广:读眼,山崖作成的房子,即单坡顶房子--披厦),只要合宜就自然而雅致,这就是“主持造园者占七分”的作用。

清说:建造应因地制宜。

“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恰到好处

得体(建筑尺度体量形式恰当)VS合宜(合乎功用要求);

拘:得体大于合宜,拘泥于型制(太过形式,此“形式”应与现今不同,更多为建筑型制成法吧);

率:合宜大于得体,不顾型制(太过功能为先,不顾形式)

(芥子园图谱)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但是,主持造园的人,更要起十分之九的作用,而工匠的作用仅占十分之一。为何?因为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更不是匠人所能为,亦非单凭园主人的主观意图所能实现,必须寻求主持造园的人,才能事半功倍的建成。

清说:朋友,你需要一个设计师。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

因借:因地制宜,互相借资(关于借,我的理解是,各观点间可相互收纳景色于眼(如《园冶全释》中指:由外望内,由内望外;自下仰上,自上瞰下;由远瞻近,由近眺远。)乃至借景于外,构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色)。

体宜:即上文之得体合宜(型制与功能的和谐)。

(拙政园梧竹幽居:四面月洞门,从亭内而望,皆成框景。)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因”者即为:随地势之高下,依据造园地形的端方正直,将妨碍房屋建造的树木剪除些枝桠,将流动的泉水引其流注在石头上,各处相看成景,互为整体。适合亭处建亭,适合榭处建榭,园路不妨偏僻而蜿蜒,引导以曲折幽深,这就是“精而合宜”(精妙而合乎自然)。

清说:手段之一——因。因地制宜,依循基地原有地形,内有景物条件,充分利用并适当改造,创造优美的整体性景观,处处有景可观。

此段已然包含了四要素:

地形、水体、树木——利用改造

建筑:亭榭——适当处,可观景,可成景。

园路——引导性,曲折

(明 文征明 寒林晴雪图)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 tuan 上声),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借”者即为:园虽有内外之分,但取景不必拘泥于远近,(绀宇:深红色的殿宇)。凡目之所及,庸俗的景物皆以屏蔽,优美之景收纳于眼,无论田野,皆为朦胧远景之美,这便是所谓“巧而得体(巧妙的恰到好处)”。

清说:手段之二——借。

1. 借景:合适的园外景色收纳于园内,与园内景色成为一体。

2. 视线:有景可观,不好的景色加以遮挡或增加景物以遮挡。

(芥子园图谱)

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体宜因借”,如果没有得到好的主持造园者,又吝啬费用,则会前功尽弃,即使后来有鲁班陆云这样的人,又如何能造出流传千古之作品。计成亦害怕此等技艺逐渐失传,姑且将各种图式绘在后面,以供园林爱好者参考。

清说:再次强调了主持造园者的重要性,并已成书《园冶》供参考。

(芥子园图谱)

2.要点回顾

三分匠七分主人

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轻读系列下期更新:【轻读园冶】第三记——园说

欢迎留言与我进行交流呀~

福利获取:关注公众号“一清景观笔记”,后台回复“园冶书籍”,可得参考书籍PDF

参考书籍:《中国古典园林史》《园冶全释-张家骥》《园冶图说-赵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感谢您的包容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