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你比你想象中更优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5d1df8212dfde8d6.png)
一,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伯纳德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只有我和椰子。”这是2009年出品的澳大利亚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中的一句台词。
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就是讲述了两个笔友之间长达20年的怪异却纯真的友情。其中玛丽是住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胖乎乎的、有些抑郁的小姑娘,马克思则是住在美国纽约的一个肥胖的、稍微有些自闭的中年人。他们相距万里,中间隔了一个太平洋,有着太多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很自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因为一次意外的通信,两个人的生活有了交集,随着书信往来,他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观众也随着他们的一封封寄出和收到的信件,进入了一场关于友情和寻找自我的探寻之旅。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片,但是探讨的话题却很严肃:社会边缘人群,自卑心理以及如何超越自卑,从而认清自己和这个世界。
自卑现在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一个自卑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小心翼翼、犹豫不决、内向害羞、没有自信心、不容易与别人沟通交流、一遇到社交场合就浑身不自在、并且常常怀疑自己、感觉自己不如人等等特征,也正因为自卑,他常常错失了许多机会,让自己陷入到进退维谷的泥沼中。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说道,“我在北大,除了读书以外,一无是处。这是内心恐惧带来的,作为有深刻自卑的农村孩子,我是这么想的:我觉得,去竞选任何学生干部,我80%的可能都是失败。失败以后,被人知道了我还丢面子,那我还不如不竞选。”“为了避免失败,我干脆什么也不干。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丢了整整五年的美好时光。现在我才明白,什么都不敢干,才是最大的失败。”
有些自卑表现得很明显,在言行举止中就很容易被人看出,但是有些人的自卑就比较隐秘了,往往是通过自负的形式来表现的:他们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谁也看不起等等。这些自负的表现背后往往潜藏着自卑的因素。
到底什么是自卑?它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自负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一个自卑的人他要如何做才能克服自卑情结,自我超越,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呢?
自卑来自于“比较”,是一个人在和别人比较时,觉得不如他人,或者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卑感深刻影响了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和判断,怀疑自己的生存价值,从而放弃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
谈到自卑,我们就不能不谈到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对自卑进行了深入 、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并且做出了权威性的分析,给近代心理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某些思考和总结,至今仍然散发着不朽的思想光芒。
他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自卑感,自卑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更高状态的追求。自卑感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也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但是,如果过于自卑,也会使一个人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形成自卑情结,让他陷入到痛苦和自我怀疑中。
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对自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他看来,人类的行为都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
在阿德勒看来,虽然自卑都是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但是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
一,儿童时期产生的自卑感。大部分人的自卑感都是因为他在童年时遭受父母的冷落,身体的缺陷、不当的教育,或者贫寒的家境埋下的种子,从而未能对人生有正确的认知,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并且让这种错误一直存在和发展。
儿童时的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即他们在从懵懵懂懂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就会去学习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此后,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注整个世界。”
二,成年后产生的自卑感。这也是导致一个人自卑的重要因素,比如他遭受一系列的挫败,重大的人生变故,或者处在一个相当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他对自我的定位和评价,从而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相对于童年期的自卑而言,这种自卑感的产生往往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或者足够大的命运巨变。
作家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在阿德勒看来,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而不管是愤慨、泪水、还是歉意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因为自卑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这种压力会驱使人往前进取,对积极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自卑感并不是全是坏处,但是过大的压力也会被把一个人弄得心灰意冷,他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万念俱灰的念头,影响其人际关系,从而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
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存在自卑感,就会使他难以负重,所以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行。如何克服自卑?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也给出了他的建议:“充满信心,用简单实际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卑感就可以慢慢消除。”
正如没有人是完美的,在某些时刻,我们也会对自己失望。但重要的是,要学会去认识自己,了解人生的意义,就能找到了改变的钥匙,从而走出自卑情结,遇见更好的自己,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接纳自己的一部分。
在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的结尾,二十年后,玛丽终于鼓足勇气去见马克思,看见了贴满一个墙面的信件。
玛丽说,“伯纳德医生还说,每个人的生命就像很长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洁,还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样,但是大概没有我这么多裂缝。令人欣慰的是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我们可以分享同一罐炼乳。”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a19d86f920368d9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