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研究▪性▪学习

正能量?然并卵

2015-08-09  本文已影响88人  woody602

励志鸡汤,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媒介中最有统治力的内容。朋友圈中“做到这十点就会成功!”、“一个好员工的修养”这类标题,气场十足,声势逼人,好似悬崖山涧里金光闪闪的神功秘籍,得之即可天下无敌。

鸡汤嘛,自然滋味鲜美。鸡汤的厨子喜爱用情感浓烈的感叹号提味,用当头棒喝的反问句增鲜,用逆袭的成功故事加热。虽然我没体验过——不过我猜读鸡汤的过程大概类似于吸大麻,亢奋过后重归虚无,世界的残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自己仍然不知道如何改变,今天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热血鸡汤,三分钟后就忘到九霄云外,又埋头玩游戏去了。只是在转发的瞬间,他们陷入了“我很积极、我在改变”的澎湃幻觉。

所以,刻薄的“负能量”段子才会报复式地出现。这些句子不鼓吹“努力就会改变世界”、“没有人生来平凡”这些在公司培训时最常出现的口号,而是无情地揭露“没有一个矿工靠挖煤多又快当上了煤老板”、“只要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这样的相对真理。他们不太受欢迎,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穿着虚无新衣的国王,经不起拆穿。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世界的本质也绝不是温柔和谐。大多数人庸碌平凡,大多数的美好理想总是会破灭,这就跟死亡一样,是一个已然的残酷现实。爱听漂亮话的人,久而久之便会投入“正能量”营造出的那个温暖的虚拟世界,进而生出一颗可怕的玻璃心。玻璃心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容易陷入自我感动、自我感伤的幻象,而对世界的残酷现实缺乏认知,有如喊着“刀枪不入”奔赴战场的义和团——刀枪不入大概就是早期的正能量口号,它给了义和团必胜的信念,然并卵。当幻象破灭,他们则会怀疑一切,觉得整个世界都与他为敌。他人的上位一定是靠关系,交警抓你违停一定是故意针对你,航班延迟自不必说,一定是机场有意找你的茬,要耽误你的大生意。但真相是,世界这个庞然大物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自顾自运转,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碾碎了谁的心,正如大象浑然不觉地踩死蚂蚁。我们是世界中无关紧要的部分,需要多重要素叠加生成的“成功”果实注定只能砸到极少部分人头上,尽了人事,还要看有没有那份造化。

朋友圈中“正能量”的内容太多,不是好事。最缺什么,才会吆喝什么。关乎激励、梦想、团队、狼性之类的情怀,已经是最为廉价的大众文化消费产品。平凡的大多数需要“正能量”的鸡汤乃至鸡血,让自己得到在荆棘中前行的勇气,因此,传销、公司培训才会热爱这些内容,用“情怀”驾驭目标受众。对于励志鸡汤的质疑,除了对其漏洞百出的内容、闪烁其词的语言,还在于它们的起源。很多励志鸡汤的厨子,本身也就是籍籍无名的屌丝,这就让他们的作品变得十分可疑。正如最近台湾导游揭露康师傅黑幕一样,就算康师傅有问题,可我为什么要听一个导游的。如果一个台湾导游可以掌握康师傅的内幕,那么我们到北京坐一圈出租车听上一通神侃,也就可以获悉这个国家的所有秘密。同样可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听一个富翁说,钱不是那么重要,平平淡淡才是真;为什么要听成功者说,声望都是浮云;为什么要被“感动中国”的故事弄得泪流满面而忘记了深究问题根源?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鸡汤,而是价值观的诱导与扭曲。正如刘欢的“从头再来”,歌词励志,曲调激昂,是一首好歌。但是结合当时的下岗风潮,我们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处心积虑的励志鸡汤。它的确可以振奋人心,但是它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为什么要接受“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设定。

如今的鸡汤读者,往往都不是行动派。他们可能甚至都不会看完鸡汤文,而只是因为转发鸡汤文会看起来比较积极上进,就转了。久而久之,他们对鸡汤形成了依赖性毒瘾,没有鸡汤的外在激励,总觉得没有底气——因为他们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依旧比看书多,说出来的话依旧比入脑的干货多。读书计划、公开课计划、锻炼计划只被临幸几次,便束之高阁。底气总是来源于越来越强的自己,“改变自己”这个命题本身,也并不像鸡汤里说的那般容易,它包括许多维度,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我们无法改变的时运。至少,仅仅热爱转发一下“哈佛图书馆校训”之类的励志文、在朋友圈营造一个很努力的虚拟形象,肯定不是正确的方向。朋友圈里教你做人、工作、创业、恋爱的江湖术士多如牛毛,但或许只有先远离他们,找到真正值得跟随的榜样,才是经营自己、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

欢迎扫码关注作者微信公号:神经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