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普及道路安全的节目我一看就上瘾了

2020-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nina啦啦啦

前几天逛B站的时候偶尔刷出一个宣传交通的搞笑视频,看完仍然意犹未尽。于是连着翻看同一系列的节目,不知不觉一抬头已经发现到凌晨了。

这是四川CDTV的一个娱乐性宣传交通道路法的日播节目——《谭谈交通》,每期节目十分钟左右,从2005年到2018年一共播了13年,共约3000多期。

节目内容主要是主持人兼交警谭乔,对在巡视道路中发现的违规违法人员,进行道路安全法律和知识普及教育。

和大多数节目不一样,这个故事的录制不是在录音棚,而是就在道路上现身说法。没有事先彩排,甚至遇到什么案例,什么样的人都不一定。

在这过程中主持人充分发挥了超强的抛梗接梗能力,再加上四川人民自带搞笑属性的方言,以及基层百姓五花八门的违规操作理由,糅合在短短的十分钟以内,以轻松搞笑的氛围中很好的普及了安全知识。

这个节目能做到连播13年,足以证明这个节目很火。其中很火的几个段子,成了弹幕中的高频词汇,一个词汇就是一个搞笑梗,看过的人秒懂。

故事发生地在成都,在繁华市内,也会在郊区。会遇到开两百万飙车的土豪,也会遇到骑电瓶车为了多赚十块钱用身体扛住重物的大叔;有的人被叫停后会乖乖停车接受教育,有的反而一脚油门跑得更快;有的人态度诚恳,有的则一上来就对交警进行人身攻击。这不仅是教育节目,更是拍出了人生百态。

开机动车的违规的原因,大多是闯红灯、未系安全带、无证驾驶、超载。这些情节相对严重,对他人伤害系数大,罚款和赔偿的力度也相对较大。但原因无非就是知法犯法,存在侥幸心理。

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非机动车的违规或者危险系数高的案例。开非机动车如三轮车、摩托车的,首先经济能力有限。他们的违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生计。

比如鼎鼎有名的二仙桥大爷。大爷骑着两轮电动车,拖了十几米的货物在后面,还带个车轮,走在快车道里。几番询问下才知道大爷送的板子要给菜场搭防火的棚用。

视频笑点在于主持人的急性子和大爷一脸淡定,这种冲突在观众看来特别好玩。而且这集捧红了二仙桥和龙华大道。来回的对话中关于二仙桥和龙华大道的多次重复,有了洗脑效果。建议你搜索这集试试看。

大爷这样的装货方式肯定有安全隐患,影响道路交通。但对当时的他来说,他对生计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对安全的考量。越是窘迫,人越是愿意心存侥幸。

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用双轮电动车在一边搬大床的大妈,骑在路上连基本的平衡和很难维持。她来成都打工,这个床是捡来的。主持人表示不能这样载物,床要放这里找三轮车之类的来拉。大妈表示,床我都是捡的,找三轮车的运费都比床贵,哪有钱去找。

比如车子已经破烂到需要弯腰手扶着才能前进的橱柜工人,挣钱已经很不容易,他可能肩负着一家老小的赡养重任,生活让他根本没有余力来顾及自己的安全。尽管这样,机灵的工人小哥还不忘在采访中不遗余力的为自己品牌打广告,不得不说这样的员工非常难得。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在讲稀缺。稀缺会通过潜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来俘获我们的大脑。当我们处于金钱稀缺的状态时,我们只能关注到眼前的事务,其他事情根本无法闯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也没有经理顾及。导致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进而形成稀缺循环,很难跳出稀缺的状态。

吃过穷苦日子的人,都对这种状态不陌生。当我们苦于生计时,安全在我们考量中占的比例就非常稀薄了。

扯得有点远了,就节目而言,这个节目还是非常有可看性。首先,特别真实。其次,主持人是插科打诨的高手,动不动就来个即兴编歌,和老百姓一个逗哏一个捧哏,比电视上的相声都好看得多。最后,底层老百姓虽然日子清苦,但他们热情、淳朴,这样的状态也非常感染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