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0万怎么过日子?这位金融精英的账单又火了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16人  泽稷CFA菌

年入100万的生活和之前有何不同?一个金融投资行业的男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找到了你热爱并且擅长的事业,见识了那些顶尖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认清了自己的未来,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这些一一实现了。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 ·

这几天,知乎上一个几年前的问题又火了:五十万年薪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答主们列数据、摆事实,不断强调自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可看客们却认为他们在“低调的炫富”,甚至是在无病呻吟,两方人马僵持不下,场面陷入焦灼。

到底五十万年薪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来看看其中颇具代表的几位怎么说

1.

/A先生,32岁,

 211本科毕业,坐标北京/ 

A先生是金融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月薪税后约47000元。爱人全职在家带孩子,无车无房,一家三口在北京三环中档小区租住,房租每月13000元。

A先生算了一笔账,有孩子后,一家人的月度开销约为12000元:

孩子妈五险+个税:2300元;

餐饮:果蔬采买+外卖+偶尔餐厅吃饭,3000元;

购物:日用品+全家鞋服(我很少置办,鞋基本上一双斯凯奇穿到破,衣服如果合身就不买,胖了穿不下以前的衣服就去优衣库买替换装;孩子妈偶尔淘宝买两件,单价≤500元;孩子长得快,衣服需要常置办),3000元;

文教:买书(以kindle为主,便宜不占地)、听课,600元;

烟酒零食:不抽烟+每天一罐啤酒(生孩子前还能喝得起罗10(编者注:330ml约19元/瓶),孩子出生后基本喝燕京(编者:330ml约2元/听))+零食,300元;

乱七八糟:地铁(交通)+通讯+水暖电费+其他,700元;

医疗:说实话不敢病(拔了一颗牙,医生建议种植,费用约30K,嫌贵一直拖着),头疼感冒自己买点药,实在不行去公立医院,年花费摊到每月100元;

孩子妈零花钱:答应5000/月,但是实际给付2000/月(差额欠着,虽然孩子妈也不会让我还她~股市行情不好,没钱啊)

总结起来,A先生觉得,虽然辛苦,但是北京的机会让他和爱人都愿意为了未来再拼一把。

2.

/B先生,38岁,

 985本科、211硕士,坐标上海/ 

B先生在某个IT公司任职技术总监,拥有20%的股份,第二股东。去年收入税后20-30万,年终分红税后20万,去年花了20万买车。

每月给老婆10000元入公帐,4000元交给岳父母做饭钱,1000元孝敬老娘,1000元交各种保险,自己剩下不到4000元。

B先生的工作朝九晚五,早上有时候懒了就迟到或者干脆不去,晚上除非火烧眉头,绝对绝对不加班,其实一般提前几分钟走,因为晚了地铁很堵。

关于B先生家的基本开销:

衣:大多是某库搞定,基本上不打折欲望不强烈。老婆发现了某会,目前我的男装(除内衣)大部分是某会特价货,一般都是一折到三折之间。其他东西基本已配齐,购买欲不强。

食:平时在老丈人家吃,每个月给4000元伙食费。偶尔会下馆子,比如家里连续做很淡的菜晚上就偷偷跑去吃小龙虾。坚持工作日中午吃赛百味,周末想吃啥还是吃啥,人生不能没有调剂。

住:房子目前是60的一房,老丈人家在一个小区180的四房给我们留了房间,一周会去住两天,努力存钱准备一两年内换个两房。

:车子连牌照43万多。虽然有车,还是选择了地铁上下班,因为地下车位很麻烦,路边停车一天65起,算了下账觉得开车不划算、找车位还浪费时间,坐地铁顺便锻炼身体。

除了衣食住行这些必须消费,还没有孩子的B先生还会在生活品质和个人爱好上投资。

B先生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并认为自己“估计年薪100万也就这样了吧”。

但是即便如此,这也是34岁的B先生。28岁时的他刚刚硕士毕业,一年到手10万多,正处于一段失败的婚姻当中,后来经过了五六年的打拼,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3.

/C先生,45岁,

 211本硕,坐标广州/ 

C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岗中层,每月税后工资到帐2万9,一年13个月,年终奖15万,实际到手总计50万+。

两个孩子,爱人于去年9月辞职,双方父母的退休金都足够养老,不需要负担。

有三套房,自己住的130²m,房贷全清。另外两套有贷款,租金抵过每月房贷,还余点零头。

C先生一年家庭总开支约28多万,余下20多万会用来做投资:

孩子教育:14万/年校内兴趣班,1万;校外兴趣班,2.5万左右(老大围棋,150元/课,一年6000,寒暑假集训,每次2000,一年两次。老二跳街舞,办的年卡,5000);校外补习,1万5,两娃平均一年130节课,每节课120元;书,每年1万左右吧,可能还不止。

旅行:6-8万/年,个别年份也有往10万走。寒暑各安排一次,每次10到14天。这些年,走了澳洲、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泰国、台湾、越南、韩国,基本上一个远一点的,搭配个近一点的。

交通:0公司全额负担。一辆7座车。保险+保养+油费+路桥+停车……,所有的费用,都可以报销。

家庭日常开支:食品,一个月5000-6000元,可能不到。吃方面没省过,我们算是菜场自由了吧,想吃啥,菜市场内尽管买吧。

衣,一年6000-8000老婆全职之后就基本某库之类搞定了。

餐饮,5000很少外出吃饭,但是朋友往来免不了,一年总有个5000左右。

日用品,家用电器等,1万到1万5有时买个Ipad,前段买个了投影,双11换了款可以折叠收纳的跑步机。手机每两年会换,老婆原来还是苹果近10年的忠实用户,今年都换成华为了。

保险,3万/年。

医疗,5000元主要是门诊,住院很少。

水电,物管,一年1万

虽然下一代的教育成为家里最大的开支,但是对待孩子,夫妻俩也不是呕心沥血型的家长,“们将来的家业,自己赚去”。

4.

/D女士,31岁(2015年),

 重点大学本科,坐标上海/ 

本科毕业去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Advisory(顾问)部门,做了整整5年,偶然的机会跳槽去了航母级美资企业,目前在企业内部做合规,也已经快4年。

06年刚开始工作时月薪5000,跳槽前每月18000,目前50000。

工作强度大约每周60小时,每分钟都集中精神在工作,晚上回家也基本天天加班,但还不至于加到死。

最爱的美剧两年没看了,电视基本不开机,闲暇时间基本就是睡觉、健身、和男朋友去菜场买菜、回家(看他)做饭、去小马路吃brunch、看看电影看看书、淘宝。

2012年爸妈赞助,外加自己贷款,D女士买了个89²m的浦东中外环内间两居室,当时200万不到。

作为回答这道问题为数不多的女士,D女士主要分享了自己对“爱美事业”的消费。

不逛商场好多年,觉得价格虚高不实在。平时就两类衣服,上班穿的比较职业的衣服,下班穿的运动服或者比较苏糊的棉麻衣服。

每年趁着去美国出差都买买买,不去的时候偶尔也海淘。当然,淘宝和Shopbop也是我的心头大爱,买许多易耗品,对于女生来说也是买内衣的好地方,内衣会买的比较贵比较好,每季度到半年采购一次。

因为规律健身,身材保持的不错。自从身材变好了,就爱穿运动服了,所以不上班的时候大约80%穿运动服,而80%的运动服是Under Amour。

对奢侈品没有太大感觉,所以对包投资不大,100块钱的包也背。现在也买买Kate Spade和Botkier这样的中档包,另外天天上下班带电脑,电脑包就是几十块钱的淘宝爆款。

鞋子也没啥偏好,价位在300-800的比较多。

日常护肤集中在三个品牌:Albion,Clinique和La Mer。因为集中,所以简单。彩妆平时就是粉饼+腮红+睫毛膏,休息日素颜出街,完全不化妆。

3年后的上周五,D女士发现自己当年的回答被网友赞上了前几名,于是又做了一些补充。

现在的她还在原来的航母外企,和3年前的男朋友结了婚,并且在今年5月有了孩子。

有娃之后D女士的消费变精简了:“平时护肤、衣服和日用品和以前一样,未必是大牌,但要材质上乘,赶上打折可以多囤一些。”

为什么唯独A先生,过的那么苦?

三个家庭中,B和C先生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满意。虽然消费并没有我们平常想象中的中产阶级必备消费物品(如买有机蔬菜、国外小众品牌、知名护肤品、名牌包包等),而是最基本的大众消费(优衣库、淘宝、迪卡侬等)但这两位也不至于是消费降级。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爱好更舍得投资、乐意为服务和环境付费,也更注意健康。

但是A,同样的收入却让一家子过的都紧巴巴的,这个差别到底在哪里?

是否有自己的房产;

是否有本地户籍;

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A由于年轻资本积累不够,夫妇双方的家庭也无法支撑小家庭,所以早年没有买房只能租房。而再家庭财富积累的最关键阶段,妻子做了全职太太,并在无房无户口的前提下,将房子租在市区,并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都用于孩子的教育支出。

从A先生本身的收入构成上来说,这样的安排并不太合理。

首先作者宁愿选择三环内的13K的房租,也不愿牺牲通勤时间,让每月多5000元左右的现金流。

其次,妻子全职则意味个人价值的贬值。如果妻子能出去工作,然后用工作收入聘请一个保姆,那一个月省4K应该是没问题。

为什么劝女方出去工作呢?

为夫妻二人均为非京籍,妻子放弃工作做全职主妇,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风险,何况在这样的金融寒冬。

当然,和大部分人中产一样,A先生也是极度看中教育的。

其实早教也是给中产阶级挖的一个无限大的坑。因为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他是无穷无尽的、是可以分阶段的。但是家长们却恨不得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就将技能一股脑的全塞给孩子。

CFA菌是比较赞同C先生说的:

我们虽重视教育,不过开支的上限是家庭收入的30%。不咬牙,没那个能力就不必硬撑。

所以对于A先生来说,只要稍微做一点退步,生活品质马上就能飙上来。

当然,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居住环境舒适度变差,通勤更远;夫人出去工作。

那些高收入哭惨的,真的那么惨吗? 

其实最近网络上一直有中高收入哭惨。什么《年入30万供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年薪五十万只能用2000元的手机》之类的。

但他们生活真的那么惨吗?

CFA菌觉得很多人就像A先生那样,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年薪税后将近50万,虽然在北京属于高收入群体,但依然是北漂 —— 这一点一定要清晰。

因为这就意味着属于北京的各类福利和红利,他们都无法享受。不断上涨的子女教育费用以及房租的压力逐年加重,让这个看似高薪的“中产”最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夹心阶层”。

其实帖子中,作者并没有做过多的“炫耀式消费”,反倒夫妻二人的生活有些苦行僧的意味。但他们始终无法逃脱的还是中产阶级一直以来艳羡至念念不忘的对上流社会——或者说想象中的上流社会——的模仿。

孩子接受“精英”教育;

住闹中取静的核心地段;

拥有私人医生;

妻子不需要抛头露面,做全职主妇;

……

但明明只有4分力,结果偏要做6分的事,于是很容易就陷入到一个尴尬的境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富裕到可以自由配置优质资源,也并未窘迫到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貌似努把力就上去了,但一不小心就有滑落底层的危险。

其实这群人说到底,还是在于个人的选择,如果一定要选择当下更舒适的生活、不愿意牺牲一些时间或是某些看似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那就别抱怨和无病呻吟XXX年薪都养不起一个家。

不过生活毕竟都是个人的,没有人可以完全复制另外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比起那些年收入5万的人来说,这些收入50万的,至少还有选择的权利。

5.

/50万年薪有什么不同?/ 

很多抱着“观摩向往的生活”的态度看完五十万年薪的“普通人生活”后都不买账,甚至有人觉得这些根本就是编的。

气不过的A先生甚至还跟网友展开了骂战,痛斥那些“拒绝了解不熟悉的领域”的人。

其实知乎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十万年薪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百万年薪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千万年薪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年薪千差万别,底下却总有相似的质疑。

虽然在吃瓜群众的眼里,这些年薪50万+、100万+的北上广深漂俨然已经算是中产了,可是他们本人几乎都不约而同的说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年薪百万的人也会在打折季囤很多低价生活用品,饮食清淡、甚至餐餐都在家里,精打细算,也会为了孩子的教育运筹帷幄……

但他们也跟过去“10万年薪”的自己有了一些区别:

他们追求品质的生活,除了“好看”,更在意质量的优良;

他们注重健康,尽量戒掉油水很大的外食,为自己和家人选择高品质的生活用品;

他们成全自己的爱好,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让自己开心。

年薪上了一个档位后,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一个金融投资行业年薪百万+的男士,在回答年收入一百万的生活和之前有何不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开什么车,去哪儿玩,花多少钱这些都是不重要。

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显然已经找到了你热爱并且擅长的事业,见识了那些顶尖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认清了自己的未来,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这些一一实现了。

赶紧立一个目标,找到自己热爱并且擅长的事业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